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1MB
约86页
文档ID:57856565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_第1页
1/8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目录教学计划 .1 1、新闻两则 .3 2、 《芦花荡》教学设计 .6 3、蜡烛 .9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0 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1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 6、阿长与《山海经》 .16 7、背影 .19 8、台阶 .24 9、老王 .26 10、信客 .27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8 11、中国石拱桥 .34 12、桥之美 .36 13、苏州园林 .38 14、故宫博物院 .41 15、说“屏“ .43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44 16、 《大自然的语言》 .46 17、奇妙的克隆 .48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 无处不在 .50 19、生物入侵者 .52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5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4 21、桃花源记 .59 22、短文两篇 .61 23、核舟记 .64 24、大道之行也 .67 25、杜甫诗三首 .7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73 26、三峡 .76 27、短文两篇 .78 28、观潮 .79 29、湖心亭看雪 .81 30、诗四首 .83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 采取互评法 (详见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题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 课时 略读课文:14 课时 写作训练:21 课时 口语交际:7 课时 综合性学习:3 课时 写字练习:2 课时 课内阅读:18 课时 复习测试:14 课时 机动安排:7 课时 1、新闻两则、新闻两则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三、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2课时 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 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 新闻的知识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 叫消息 【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 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 (三) 新闻的特征新闻的特征 a)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b)报道迅速及时报道迅速及时 c)简明扼要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五个通常人们把五个 W 叫做新闻的五要素,叫做新闻的五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 ——何人,What ——何事,经过 Why ——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 A.标题: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 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B.导语: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C.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 学习第一则新闻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1.介绍时代背景 思考:思考: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 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及时性) 3. 预习检查4. 结合新闻,探讨标题、导语、主体的区别 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 明确: 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人 数) 第二层:从“21 日下午 5 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1.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详写哪路军?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 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详略: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 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3. 哪些句子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 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叙议结合) 揭露了敌军溃败我军取胜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 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灭亡的民运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②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 “占领”并“控制”,对长江是“封 锁”,对铁路则用“切断”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 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③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 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 “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 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 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 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 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 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 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六)总结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 志和英雄气概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大家第一次了解新闻这样文体,也从毛主席的一则新闻稿中领略了我解放军雄姿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 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 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 对号入座 1.新闻的结构(本文的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导语】 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背景资料】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背景资料】 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2.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三) 体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的句子 真实性真实性: 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 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 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及时性:及时性:1948 年 11 月 5 日电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准确性:准确性:一年多时间内 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