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学设计

江***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6.91KB
约16页
文档ID:104905432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学设计_第1页
1/16

24 月迹(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悄、累”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景物的静态与动态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4.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静态与动态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必备品格3.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是每个人的”的深刻含义4.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难点】1.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静态与动态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3.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悄、累”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展示图片: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见到的月亮或月下景色,还可以说说自己了解的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导入课题:1.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板书课题:24.月迹 学生齐读课题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孩子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3.教师评议,并小结:自入学以来,我们学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词,在课外阅读中,同学们肯定积累了更多关于“月亮”的诗词,下面请同学们搜索记忆,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月亮”的诗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生背诵关于“月亮”的诗词,师评议并总结)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描写对象,他们借月亮或比拟人世盛衰,或抒发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月亮已不是原来的月亮,它是成人眼中的月亮,是思妇征夫眼中的月亮,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展示给大家的却是小孩子眼中的月亮,那么,在小孩子眼中“月亮是个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贾平凹先生的笔触去学习他的散文《月迹》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他看到了怎样的月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月亮图片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之情,促使学生产生了解月亮的渴望,把学生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黑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学习生字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悄悄 累累 袅袅 嫦娥 嫉妒 瓷盆(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瓷”为平舌音; “嫦”为后鼻音等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3)学习多音字:悄(qiāo qiǎo)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qiǎo 忧愁:悄切悄然落泪忧心悄悄 寂静无声:悄然无声 qiāo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深夜静悄悄②读一读:星期六晚上,小明自己在家,望着宽大的静悄(qiāo)悄的院子,小明悄(qiǎo)然落泪4)学习多音字:闷(mèn mēn)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

mèn 心烦,不舒畅,如愁闷、沉闷、郁闷、闷懑、闷闷不乐;密闭,不透气,如闷子车 mēn 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如闷气、闷热;密闭,使不透气,如茶刚沏上,闷会儿再喝;不吭声,不声张,如他只是闷头苦干②读一读:天气闷(mēn)热,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小明因为不能出去玩感到闷(mèn)闷不乐5)学习多音字:屏(píng bǐng)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píng 遮挡,如屏风、屏障、屏蔽、屏藩(“屏风”和“藩篱”,喻卫国的重臣)、屏翰(喻卫国的重臣);字画的条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为一组,如画屏、四扇屏 bǐng 除去,排除,如屏除、屏弃、屏斥、屏退;抑止(呼吸),如屏气、屏息、屏声②读一读:我躲在屏(píng)风后面屏( bǐng)息凝气,弟弟怎么也找不到我6)学习多音字:累(lèi lěi léi)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léi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累;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累。

lěi 连续,重叠,堆积,如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如累进税;连及,连带,如累及、牵累、拖累 lèi 疲乏,过劳,如劳累、累乏;使疲劳,如病刚好,别再累着②读一读:树上这累累(léi)的果实,是对他长年累(lěi)月不辞劳累(lèi)的回报7)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满盈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体态柔美的样子踪迹 全部占满、充满面面相觑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倏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袅袅 指很快地,忽而间羡慕 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嫉妒 爱慕,钦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争执 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中秋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作品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散文从“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起笔,接着细致地写了孩子们的(“盼月”)和(“赏月”)的情景作者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娇美,也写出了孩子们对月亮的热爱及他们天真好奇的性格,为后面的(“寻月”)埋下了铺垫他们追逐月亮的踪迹,追到了(院子里),发生了谁拥有月亮的争执,描写了孩子们想要得到它的急切心情,从而将散文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接着是他们又在院内、河的上湾、下湾,以及同伴眼睛里,全都发现了月亮,于是恍然大悟:“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里表现出孩子们为了得到月亮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并且使主题再一次得到深化3)快速浏览课文,交流: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①生读课文、圈画重点知识②师生交流: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 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事件——盼月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