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评价(教师资格证)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68KB
约41页
文档ID:49210578
教育评价(教师资格证)_第1页
1/41

第九章 教育评价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 学生评价第三节 教师评价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三、良好教育评价的衡量标准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 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诊断功能它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效果 的各种因素,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 依据; 三是鉴定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教师的工 作业绩做出相应的评定; 四是育人功能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v(一)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v量化评价是一种数量化的评价,运用统计与 测量的方法,对被评价的资料信息进行数字 化处理;质性研究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判 断,通常表现为书面的“鉴定”或“评语”v(二)初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v(1)初始性评价发生在教学之初,目的是确定 学生学习的起点或基准线教师在开始新学期或 新单元的教学时,通常会使用初始性评价获取学 生对将要学习和讲授的内容已知的情况,为教师 有效地设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v (2)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期间或课堂 教学的某些阶段,是一种伴随着教学过程而进行的经常性 评估,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帮 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从 而帮助教师及时得调节教学、改进教学 v 形成性评价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非正式的课堂评价,主要 依赖学生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对课程的参与、对问题 的反应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等线索,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 进行即时的评估另一类是正式的课堂评价,是通过简短 的课堂练习,课堂小测验、课后的家庭作业等,来对学生 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同非正式相比能更准确确定学生是 否掌握了预定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的内容、过 程与方法v(3)终结性评价通常发生在单元教学或学期 教学过程中的末尾,主要用于单元考试、学期 考试或期末考试,目的是为了断定哪些学生已 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v(三)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v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相对评价,把学生个体的分 数与其他人(常模组)的分数进行比较,以确定 学生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v标准参照评价:将学生的实际表现或考试得分与 预先设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表现为等 级制评价,也可以表现为百分制评价。

三、良好教育评价的衡量标准三、良好教育评价的衡量标准v (一)评价的内容对象应是重要的、全面的v 对于良好的教育评价而言,确定“评什么”是首要的根据 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意见,教育的目标领域涉及“认知”、“情 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在认知领域,将教育的目标划 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v 安德森将认知目标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知识”,按照从具 体到抽象分为四类: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另一个 是“认知过程”,按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水平,即记忆、 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v 好的教育目标要求评价者首先要对教育的根本目的或目标 有正确的了解,以防漏掉哪些主要的、基本的、重要的评 价对象v(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是科学的、合理的、可 行的v所谓评价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评价采 用的方法、手段是否真正能够检测出评价者所要 检测的东西评价标准是否与评价的任务和目的 具有内在的、理性的关联,各个评价标准之间是 否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大 小的分配是否合理,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评价方 法与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v(三)评价应是公正的、客观的,符合教育伦理 准则的v评价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尽 量减少评价者个人主观因素或外界因素对评价的 干扰与影响。

好的评价必须符合教育专业的伦理 准则,不论是评价的方法、手段、程序们还是评 价的标准,都必须是正当的、合法的v(四)评价应对学生或教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v好的教育评价应能促进和激励学生更多、更好地 投入学习,帮助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其教学, 促进教师在专业上不断地得到成长与进步第二节 学生评价一、针对陈述性知识习得的评价二二、针对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评价三三、针对学生情感发展状况的评价一、针对陈述性知识习得的评价1 1.客观测验.客观测验题型题型u(一)传统的纸笔测验一般包括:一般包括: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选择题、匹配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选择题、匹配题优点优点:适合考查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题的:适合考查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题的 取样范围较大可容纳大量的评价内容,学生在很短时间取样范围较大可容纳大量的评价内容,学生在很短时间 内完成大量的评价题目;评分省时省力,而且比较客观内完成大量的评价题目;评分省时省力,而且比较客观 ;试题编制者完全控制了题干与选择项,学生书写能力;试题编制者完全控制了题干与选择项,学生书写能力 的影响得以控制缺点是:试题编制花费的时间较多;的影响得以控制。

缺点是:试题编制花费的时间较多; 学生可以猜测等学生可以猜测等 主观测验题,学生可以自由地构建对问题的反应,他主观测验题,学生可以自由地构建对问题的反应,他 们有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与情感的机会,学生有们有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与情感的机会,学生有 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与余地其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与余地其有:简答题、辨析简答题、辨析 题、论述题题、论述题 优点优点:比较适合用来考查和评估学生高级思维技能;:比较适合用来考查和评估学生高级思维技能;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独特的理解;试题的编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独特的理解;试题的编 制相对较容易;减少了整合学生猜测正确答案的机会制相对较容易;减少了整合学生猜测正确答案的机会 其缺点:考试覆盖的教学主题偏少,考题的取样数其缺点:考试覆盖的教学主题偏少,考题的取样数 量受到限制,考卷批阅和评分比较费时;评分带有一量受到限制,考卷批阅和评分比较费时;评分带有一 定的主观性定的主观性2.主观测验题型(二)交流式评价v “课堂问答法”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流式评价口试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式评价其优点是:更自然 、更隐秘,能把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教 师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届时学生的思维 过程,这是其他评价方法做不到的。

v 交流式评价要达到它的预期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交谈双方必须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这 是互动交流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创 建一个心理安全的评价环境再次,教师的提问必须反 映重要的学业目标,具有代表性最后,其对个性羞涩 、内向的学生可能并不适合,不能引发他们的真实表现 ,而那些外向、活泼的学生,容易误导教师对其真实表 现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针对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评价 1.ONE1.ONE2.TWO2.TWO(一)程序性知 识的概念(二)表现性评价(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v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 又称为实践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根据某人会做 什么而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其具有不同类 型与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所讲的各种操作步骤 、实践技能都属于其的范畴还有各种策略性 知识也是其范畴中二)表现性评价v对学生实际从事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 行为进行观察,然后依据事先议定的表现性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目的是考察学生将知识 和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应用于以下这些 领域:交流领域,操作技能,运动技能,社会情 感技能。

优点在于,它可以在真实情境中检测出 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三、针对学生情感发展状况的评价(一)对学生的情 感发展状况进行评 价的重要性 (二)搜集有关学 生情感发展状况的 评价信息(三)综合各方面 的评价信息撰写评 语 (一)对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 进行评价的重要性v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的发展,比认知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对 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设计以下几个维 度: v(1)学生对学科的态度 v(2)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v(3)对自我的态度 v(4)对他人的态度(二)搜集有关学生情感发展状况的 评价信息v 1.问卷调查法常见的问卷调查法是使用利克特自量表,一定要让 学生以匿名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v 2.轶事记载法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关于学生情感的有用 信息,轶事记载法就是记录日常观察信息就是教师把他所观察到的 、他认为特别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有关学生的教育时间或片段,用简短 的文字记录下来好的轶事记录应该保持对事实的客观描述,而不是 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含义做出解释优点是,它能够描述自然情境中的 真实行为缺点是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观察记录需要较长的时间 v 3.同伴提名法。

具体做法是: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简短的行为描述, 要求学生写下最适合每项描述的同学姓名 v 4.个别访谈法优点是:首先它比较灵活,可以追问其次,访谈 者可以对访谈对象进行观察注意他们的感情,最感兴趣的话题最 后,访谈不仅可以收集来自访谈对象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与访谈对象 分享某些信息缺点是:非常耗时间,获得的信息往往并不规范三)综合各方面的评价信息撰写评语 v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v1.以事实为基础; v2.恰如其分; v3.有针对性; v4.以鼓励性为主; v5.因人而异第三节 教师评价1一、采用360度多 元回馈评价方式2二、制定科学合理 的教师评价标准3三、实施教师评价 需要解决的某些关 键问题 一、采用360度多元回馈评价方式(一)校长评价(一)校长评价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四)学生评价(二)同行评价(三)自我评价(三)自我评价(五)家长评价v(一)校长评价v又称行政人员评价,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师评价 方式之一,其好坏或有效性取决于校长自身的 专业素养如何,取决于对教师所教学科及课堂 教学的了解程度v(二)同行评价v优点:评价者熟悉教师所教课程;彼此熟悉 ;就近观察;相互更了解。

这种评价不太适 合于总结性评价,较适用于为改进教学、促 进专业成长的形成性评价v(三)自我评价v教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的自我检核 表或评价表,填写相关资料自己对自己的表现 进行评价优点:搜集资料较容易、花费较少 缺点是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教师容 易高估或低估自己的教学表现v(四)学生评价v通过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问卷调查、集体座 谈等过程来进行优点:容易实施、花费少 缺点:评价的专业性、公正性或客观性影 响因素多v(五)家长评价v从理论上讲,教师评价理应听取学生家长 的意见不过,学生家长无法经常亲临教 学现场,缺乏对学校和教师的深入了解, 家长直接评价教师虽有其不便之处,但可 以采用简洁的评价方式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TEXTTEXTTEXTTEXTv(一) 美国“洲 际新教师 评估与支 持联盟”(二 )美 国“专 业教 学标 准委 员会”(三) 丹尼尔 森提出 的教师 专业实 践评估 框架(四) 我国台 湾地区 中小学 教师专 业发展 评价标 准v(一)美国“洲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 盟”(INTASC)提出的评估标准v标准反映了该组织对新教师应该知道什么 ,应该做什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