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讲,古希腊文论,一、古希腊社会文化概况,(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地域特征,海洋文明,政治体制,奴隶制民主制,生活方式,普通人(理想的自由),智者(理性的智慧),二、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生平简介,苏格拉底之死是柏拉图人生的转戾点2,、柏拉图思想的出发点,“,理想国,”,3,、柏拉图文论思想的由来,理想国不需要文艺,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4,、柏拉图的主要文论思想,基于理式论的摹仿说,理式:超时空、非物质、非意识且永恒不灭的,“,本体,”,它决定着现实世界的一切,而现实世界则只是其影子文艺的本质:文艺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他以三种床(,“,床喻,”,)对此作出说明摹仿说的哲学本质:客观唯心主义摹仿说的文论价值:反映论(镜子说),文艺的功用说,文学的价值是文论的基本命题之一,而这一命题往往牵扯到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柏拉图从创建理想国的角度(可谓,“,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最早版本)审视文艺的功用问题,其基本结论是文艺有害于理想国的创建和治理具体而言,文艺的,“,罪状,”,有三:其一,文艺与理式隔了三层,不能把握理式;其二,艺术通过虚构来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张目;其三,艺术助长人们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反过来讲,如果文艺能够摆脱其,“,罪状,”,,比如大力歌颂神灵和英雄,柏拉图也为文艺在理想国中预留了位置文艺的灵感说,柏拉图虽然从哲学和政治理念上否定文艺,但对文艺活动本身又是深有体会的,,“,灵感说,”,的提出即源于此诗人灵感的由来源于,“,神灵附体,”,,其具体表现是心灵的迷狂状态即是说,只有诗神附体于诗人的心中,后者才能产生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特殊心境,好诗由此得以出炉反问:好诗的出炉难道仅凭迷狂?),灵感说的实质:诗人之灵魂对充满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总结:,柏拉图的两种文艺观,一种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艺活动;另一种是在神灵附体并唤起理式回忆的条件下产生的文艺活动两种文艺观给后世文论提供的主要启示,文学反映论方面,文学创作论方面,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生平简介,求学阶段(,20,年):,“,学院之灵,”,君师阶段(,9,年):,“,太子太傅,”,授业阶段(,15,年):,“,逍遥学派,”,2,、百科全书式的智者,3,、文艺思想的代表作,诗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4,、亚里斯多德的主要文论思想,文艺的本质,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与柏拉图一样,亚里斯多德也主张文艺的本质在于摹仿。
然而,从哲学世界观来看,后者的摹仿说与前者有着实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见教材,P29-30,),B,、文艺摹仿比现实更真实,“,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C,、文艺摹仿的真谛在于,“,合情合理,”,的创造,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悲剧的这个含义是亚里斯多德将悲剧与史诗、喜剧、颂歌、竖琴乐等艺术在媒介、对象、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而得出,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系统悲剧观B,、悲剧情节比悲剧人物性格更为重要,“,悲剧是为了摹仿行动,才去摹仿行动中的人,”,C,、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不知而误犯),D,、悲剧的社会功能,“,陶冶或净化说,”,(,“,卡塔西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