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第4课时 除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4,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P15“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氛围师:大家去过四川吗?它是咱们中国的一个省,它有一个美誉,叫“天府之国”四川有一种世界稀有的动物,也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大家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学情预设】大熊猫师:大家的知识真广泛那萌萌的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呢?【学情预设】竹子,竹笋师:大熊猫最爱的就是鲜嫩的竹笋了饲养员叔叔为大熊猫准备了一些新鲜的竹笋你能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大熊猫吗?[板书课题:除法(1)]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教学提示】通过对平均分活动的分析,引出简洁表达平均分活动的需求师:“平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就是要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一样多师:请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代替竹笋,书本代替盘子,摆好4个盘子,平均分一分,看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教师在巡视中观察学生的不同分法师: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分法?指定学生分享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表述自己分得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同时课件出示结果三、自主尝试,表征突出含义,介绍除法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学笔记【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无从下手,有的会想到用学过的方法表示12分成3,3,3,3;12-3-3-3-3=0有的预习过或见过除法,有一定的经验,但对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则会尝试12÷3=4或12÷4=3教师组织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板书学生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在学生选择不同表示方法时,及时评价与鼓励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因为表述方法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是否有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师:大家的方法各种各样,而且有的方法如果不加以说明,别人都看不明白,怎么办呢?【学情预设】选择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H.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板书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除号师小结:“÷”是我们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用一个算式来表示12表示的是要平均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3表示的是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此算式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12、4和3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学情预设】12表示一共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放到4个盘里,3表示每盘放3个竹笋设计意图】把除法算式与平均分竹笋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同时解除学生对“12÷4=3”与“12÷3=4”这两个算式的疑惑,有助于学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算式表达再次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通过相关数学历史的渗透,增强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师:了解了除法,接下来我们读一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15“练习三”第1题。
学生自主读一读教师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设计意图】及时对新授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印象题目中出现了7÷7=1,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相同的,结果是1四、多次实例练习,加深对除法的印象1.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1题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有15条鱼,要平均放到5个盘子里教学提示】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用连一连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并不是随意的师:现在没有实物,你该怎么去解决呢?【学情预设】圈一圈师:几条鱼圈在一起呢?题目中有明确指示吗?【学情预设】没有圈一圈不能很快知道几条鱼该圈在一起这时候选择圈一圈不好,【教学提示】统一用一种运算方式来表示,能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教学笔记我们应该选择连一连师:独立完成,并根据自己分得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算式指定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思路并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师: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用“15÷5=3”这个除法算式来表示呢?指名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再次回顾平均分活动这一课时都是以“等分(分配)”进行除法意义的教学等分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容易跟“包含”混淆在这里学习除法意义的同时,复习之前的“包含”的方法,再次体会“等分”和“包含”的区别,有助于后期的学习。
2.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间互相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学情预设】先分一分,然后根据分得的结果完成除法算式,并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巩固除法的含义3.独立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三”第3题同桌之间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促进,互相纠正请学生表述,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和补充设计意图】巩固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同时这一题也完成了从实物表征到图形表征的递进,既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为学生在今后解决问题时运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了样例五、课堂小结师:谈一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这种表示方法好吗?好在哪里?▶板书设计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除法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含义也是重点,这一课时主要是理解除法算式学生有出现关注算式的计算而忽略它的由来的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先平均分,再来写算式,最后语言表达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作业设计见公众号:小学生拾遗 刘老师号:mteacher_liu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提示】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用连 一连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并不是随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