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你知道安徽中秋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第一我就给大家介绍安徽中秋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中秋节习俗 合肥民间历来视中秋节为大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除吃月饼外,还保留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就是中秋要吃藕,并且是以吃包河无丝(私)藕为荣,这是为何呢?这里有一个美好的历史传说 相传,包公晚年,宋仁宗封赏功臣,因包公为国操劳一生,为官清廉,欲将半个庐州(合肥古称)赐封给他,但包公认为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不占民财,两袖清风,如今已是暮年,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自食其力,于是,谢绝赏封,但是毕竟圣意难违,深思熟虑后,只要了一段护城河,就是今天的包河有一年,庐州大旱,包河周边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饥饿的灾民自然很想吃这包河里的藕当时包公就亲笔写下"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年'的告示叫家人贴到街上,百姓听说后,纷纷下河挖藕充饥,度过了难关后来百姓们感谢包公的恩德,不愿意将藕挖尽,特意留下许多藕根,让其能繁衍至今,但包河里的藕和一般的藕不一样,人们常说藕断丝连,包河的藕不仅鲜嫩可口,而且每个藕都有七个孔,断而无丝,被人们誉为无丝藕,象征着包公的无私精神,而且合肥还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
这里的丝具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藕丝的含义外,另一个就是借丝的读音表达的是公正无私的私了此外合肥人吃无丝藕,还离不了冰糖,以表示"冰心无私'的风范长存 如今在合肥包公祠两侧、浮庄周围和九狮广场南面的包河上栽植的几十亩荷花,盛夏期间一派荷叶田田,随风摇曳的荷叶翩翩起舞,荷花怒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包河的藕无丝不再只是一个传说和一段佳话了 另外,合肥人过中秋节,还有着"摸秋'、"玩火把'、"杀鸭子'、"磨百刀'等独特习俗,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皖南中秋习俗 徽州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除了各地常见的吃月饼赏月、摸秋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就是舞草龙了这一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 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很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捆扎而成,长约30余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背上扎草辫龙头制作很是精致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入中秋之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舞龙进入高潮时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
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都有常规 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响,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 然后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变化为"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才停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其名为"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台湾中秋节的习俗 祭拜土地公 台湾农民有在中秋节,祭拜土地公的习俗,感谢土地公保佑其丰富的秋收。
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另外在台湾南部,也有于中秋节祭拜树王公的习惯 祭拜太阴星君、太阴娘娘 太阴星君和太阴娘娘都是中国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话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头份的太阳宫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阴娘娘祝寿的活动包括奏表祭拜,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颂血盆经等等 女性祈求长寿 台湾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绘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推荐阅读:汕头中秋节习俗陆丰中秋习俗关于中秋节习俗作文300字我国南方中秋习俗有关中秋节习俗优秀作文汉族的中秋习俗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