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w****y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4.21KB
约430页
文档ID:4714078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_第1页
1/4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致老师们 42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2411 在山的那边 2402 走一步,再走一步 2393 生命 生命 2384 紫藤萝瀑布 2375 童趣 23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235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2346 理想 2337 短文两篇 2328 人生寓言(节选) 2319 我的信念 23010 《论语》十则 229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228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22711 春 22612 济南的冬天 22513 山中访友 22414 秋天 22315 古代诗歌五首 22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221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22016 化石吟 21917 看云识天气 21818 绿色蝈蝈 21719 月亮上的足迹 21620 山市 21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214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21321 风筝 21222 羚羊木雕 21123 散步 21024 诗两首 金色花 纸船寄母亲 20925 《世说新语》两则 208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207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20626 皇帝的新装 20527 郭沫若诗两首 20428 女娲造人 203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0230 寓言四则 201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200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致老师们致老师们 42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 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 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 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 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 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 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 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 性问题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 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 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文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 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

特别需要说 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 等内容,对课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对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 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 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 讲给学生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 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对 “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 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 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 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 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 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这套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 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 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 事宜的联络等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 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 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 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 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 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 这个观念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 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 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 处理。

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教师教 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 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而教学 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 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书编写者(按姓氏笔画):宋子江、刘真福、郑晓龙、贺敏、聂鸿 飞、顾之川、顾振彪、黄伟、温立三、程翔、翟小宁责任编辑:刘真 福审稿:顾振彪、温立三、吕达特约审稿:黄成稳、宋子江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1 年 7 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单元说明 241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 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 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 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 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 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 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 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 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 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 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 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 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 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 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 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 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 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 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 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 都得到提高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 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 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 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 活动1 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 240课文研讨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一、整体把握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 全新的世界”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 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 历尽千辛万苦的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 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 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 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 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 大失所望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 是并非虚无缥缈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 向前走去”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 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 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 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 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 以深刻的启迪二、问题研究二、问题研究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 人,所以说“隐秘”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 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 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 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 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 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 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 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 想照亮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