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18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同步课堂达标训练含解析答案

Bod****e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07MB
约66页
文档ID:49312884
人教版2018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同步课堂达标训练含解析答案_第1页
1/66

人教版人教版 2018 高一历史必修一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同步课堂达标训练全册同步课堂达标训练(共二十七课含解析共二十七课含解析)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课第一课一、选择题1.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说明最高权力转移方式发生变化,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政治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2.(2018·临沂高一联考)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 ,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 , “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 B )A.君主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世官制[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这个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所以,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宗法制,故选 B 项;君主制、分封制和世官制都不能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故可直接排除 A、C、D 三项。

3.(2018·广州高一联考)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 )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解析] 材料中的“地主”指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统治阶级,而“后世”指的是从战国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注重血缘性,是一种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种官僚政治,用区域代替血缘,故 A 项正确;西周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从战国开始为土地私有制,允许买卖,故 B项错误;分封制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封臣尊重上级的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对君主是绝对服从,故 C 项错误;分封制下主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也是人民归统治阶级管理,为两者共同点,非“地主”特殊性,故 D 项错误故选 A 项4. (2018·银川高一联考)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他于公元前 806 年被封于郑。

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C )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B.郑桓公相对于周王是小宗 C.郑桓公与周王不同姓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解析] 郑国始祖是周厉王的儿子,被分封后是诸侯王,A 项正确;诸侯相对于周王都是小宗,B 项正确;厉王的儿子当然也是姬姓,所以 C 项错误;能成为周王的都是嫡长子,D 项正确5.(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2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B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 A、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说法不符史实;题干材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 B 项二、非选择题6.(2018·芜湖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者 (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答案]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解析] 本问需要对材料二进行概括,重点归纳宗法制在古代政治中的表现[答案] 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3(3)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 本问是典型的观点评价类试题,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包括:观点的原因或背景+观点的实质+观点的影响表述的关键是史论结合和史论统一[答案] 评价: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言之有理即可)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4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课第二课一、选择题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 C )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 D.相权独大[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 项正确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B )A.三公 B.丞相C.太尉 D.御史大夫[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00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B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 B 项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B )A.分封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 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 15 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 A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彻底废除了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国家权力的承继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③与史实相符,④中“彻底”的表述错误,帝位仍然是世袭的因此,本题选 A 项二、非选择题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56.(2018·天津河东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解析] 依据材料一, “变局”主要从统治阶层的身份方面分析 “变化”的解答要明确“政治体制”的内涵,从整体上概括[答案] 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解析] “观点” ,由材料二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依据”要根据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来回答[答案]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2018 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6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三课第三课一、选择题1.(2018·临沂高一期末)“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 A )A.郡国并行 B.建立中朝C.设置刺史 D.颁“推恩令”[解析] B、C、D 三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A 项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实行的,但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是历史的“退步” 所以答案为 A 项2.(2018·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 A )A.中书 B.尚书C.门下 D.行省[解析] 由材料信息“宰相之府”可排除 D 项,由“临百司、统万机” “其事权不可不专”可知该机构权力很大,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应为元朝时所设的中书省3.(2018·聊城高一联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据此可知,元行省 ( D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解析]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指的是行省制下节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元行省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 D 项正确。

材料不是强调行省的权力,而是强调其权力受到节制,故 A 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 B 项错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 C 项错误4.(2018·珠海高一联考)《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