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通过照镜子活动,体会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位置的关系;2.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特点,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3.了解平面镜在我国古代和当代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2、教学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归纳法、对比法教具学具教师:多媒体课件、旋转台、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磁扣(一对)、火柴学生: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三角板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提出问题:通过水中的倒影的两幅图片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后得出,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有干净的大理石地面都可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 当从镜子中看汉字时,也变得怪怪的虽然每天照镜子,但镜中的“我”左右一致吗?未必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到这样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基本概念二、实验探究三、分析结论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请一位同学选择一位搭档,在走廊一侧的玻璃窗前完成镜子中模仿擦玻璃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学生关注广义的平面镜及物、像的概念学生选择搭档(选择的搭档要注意哪些),如果玻璃教室外一侧蒙上帘布,能否完成实验(需要去掉帘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大小的模糊理解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1.提出问题: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2.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表演过后,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学生猜想出“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学生把自己支持的猜想的序号列在学案上通过表演,拓宽学生的思考面,提升思考的质量。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将序号列在学案上,一方面使学习留有痕迹,与重于后面的环节呼应,一方面节约时间3.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下面请大家用平面镜做实验吧(学生的玻璃板事先从实验盒中取出)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对,这是第二个等效替代!4、演示: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镀膜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要注意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5、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据,归纳结论在镜前放好物体后,学生拿一块白屏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的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有学生提出,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发现无法成功障碍是只能从平面镜的前面看到像,但通过平面镜无法看到替身物体因此无法把替身物体放到像的位置上学生想到本节课的引入实验,可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虽然它成像不是很清晰,但它透光性好能在观察到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后物体,这样就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问题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领会了实验操作要点下发玻璃板,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记录在学案上 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知识”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小组的展示和组长的点评,以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6、归纳实验结论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还有其他结论吗?请看这个画好的平面镜,在其前方放一个磁扣代表物,我把另一个磁扣放在这里代表对应的像 ,对吗?一言以蔽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最后不要忘了平面镜成虚像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说明靠感觉判断问题通常是不可靠的学生归纳出结论一: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依据是改变了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但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总与物体完全重合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依据是实验数据记录表学生分析第二个磁扣的位置错误学生归纳出第三条,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依据是在白纸上将像与物对应点连好线后,与镜面垂直还有学生归纳为“对称”你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又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在表达中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四、成像原理为什么我们只有在镜子前方才能看到物体的像呢?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所以在镜子前方,人眼才能接收到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线用PPT进行演示:原来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学生对着PPT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将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进一步应用,并利用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是前面学过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提升能力的过程五、学以致用1、我们都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m,井水水深5 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3、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学生没想到之处用PPT进行引导4、归纳起来,平面镜的作用主要就是成像和改变光路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相互补充,直到用物理语言到位地表达学生说出自己见过或知道的平面镜,并说明作用学生分析潜望镜的原理与应用用有趣的问题作载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 既纠正了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让我们一起梳理知识: 若你想了解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还可以自学书上的“科学世界”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既包含知识,也包含方法,还可以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也可以进行质疑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主线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今天你到底学得如何?让我们一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1.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有句美丽的诗句“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岸上的美景成了水中的“艳影”是光发生了______现象,所成的像为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 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月亮 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是月亮的实像B.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一样大C.水中出现的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3. 图甲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简称HD),HD可将水平显示 器上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呈现在 司机正前方,方便安全行车若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 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度;图乙为 其成像原理图,行车时驾驶员若想将挡风玻璃的像调低, 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挡风玻璃,移动后,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做导学案检测题部分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分析思维障碍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精选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板书设计2.3平面镜成像一、基本概念:平面镜、物、像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替代法2、像与物: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三、平面镜应用:1、改变光路2、成像课后反思平面镜成像学案【课堂活动】一、基本概念:物、像、平面镜二、实验探究1.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关系有什么特点?2.你支持的猜想:填写序号 3.设计实验与选择实验器材:Ø 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Ø 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Ø 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4.实验的操作要点:Ø 如何放置玻璃板? Ø 沿哪个面画线? 5.数据处理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你的其他发现6.分析与论证、交流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