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 半角”性质及应用举例 徐骏 性质1: 如图1, 在正方形ABCD中, 点E, F分别是AD, CD边 上的一点( 点E不与点A, D重合) , 且EBF = 45, BE, BF分别 交 AC 于点 G, H, 则 AG2+ CH2= GH2 图 1 图 2 证明: 如图 2, 把 ABG 沿 BE 翻折后, 得到 PBG, 连结 PH, 则 PBG ABG, 所以 BPG = BAG = 45, PBG = ABG, PG = AG, BP = BA = BC, 又 HBC = ABC EBF ABG = 45 PBG = HBP, BH = BH, 则 BPH BCH( SAS) , 所以BPH = BCH = 45, PH = CH, 则GPH = BPG + BPH = 90, 所以PG2+ PH2= GH2, 即AG2+ CH2 = GH2 性质2: 若在图1 中, 连结EF, 过点B作BMEF于点M( 如 图 3) , 则 BM = 1 2 DEF 的周长, SBGH= 1 2 SBEF 图 3 图 4 证明: 如图 4, 把 ABE 沿 BE 翻折后, 得到 MBE, 连结 FM, 则 MBE ABE, 所以 BME = BAE = 90, MBE = ABE, ME = AE, BM = BA = BC, 又 FBC = ABC EBF ABE = 45 MBE = FBM, BF = BF, 则BMF BCF( SAS) , 所以 BMF = BCF = 90, MF = CF, 于是 BME + BMF = 180, 所以E, M, F三点共线, 此时BMEF, 故 EF = ME + MF = AE + CF, 从而可得 DEF 的周长 = AD + CD = BA + BC = 2BM, 所以 BM = 1 2 DEF 的周长 如图 5, 连结 BD, 交 AC 于点 O, 则 BD AC, BO = 槡 2 2 BA = 槡 2 2 BM 由BM = BC, BF = BF, 得tBFMtBFC( HL) , 则 BFM = BFC 由ABCD, 得ABH = BFC = BFM 由 GBH = BAH = 45, BHG = AHB, 得 BHG AHB, 则 BGH = ABH = BFM, 又GBH = FBE, 得BGH BFE, 故 SBGH SBFE = ( BO BM) 2 = ( 槡 2 2 ) 2 = 1 2 ,所以 SBGH= 1 2 SBEF 图 5 图 6 性质 3: 若在图 1 中, 连结 DG, FG, EH, DH( 如图 6) , 则 BGF = BHE = 90, DG = BG = FG, DH = BH = EH 证明: 由 GBH = FCH = 45, BHG = CHF, 可得 BGH CFH, 则 BGH = CFH, BH CH = GH FH , 即 BH GH = CH FH, 又 BHC = GHF, 故 BCH GFH, 则 CBH = FGH, 于是 BGF = BGH + FGH = CFH + CBH = 90, BFG = 90 FBG = 45 = FBG, 所以BG = FG 由AB = AD, BAG = DAG, AG = AG, 得ABGADG( SAS) , 则DG = BG = FG 同理可得 BHE = 90, DH = BH = EH 图 7 例 1( 2012 年山东东营, 有改动) 如图7, 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BC( BC AD) , B = 90, AB = BC, E 是 AB 上 一点, 且DCE = 45, BE = 2, ADE的 周长为 12, 则 DE = 分析: 如图8, 过点 C 作 CF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F 易证四边形 ABCF 为正方形, 由性质2 可知DE = BE + DF, 则正方形 ABCF的边长 = ADE 的周长 2 = 6, AE = 4 设 DE = x, 则 DF = x 2, AD = 8 x 在 tADE 中, AE2 + AD2= DE2, 即 42+ ( 8 x) 2 = x2, 解得 x = 5, 故 DE 的长为 5 若在图8中, 连结BF, 分别交CE, CD于点G, H( 如图9) , 则 S四边形DEGH= SCGH= 1 2 SCDE= 1 2 1 2 ED BA = 1 4 5 6 = 15 2 4 图 8 图 9 例2如图10, 在正方形ABCD中, 点E, F分别是AD, CD边 上的一点( 点E不与点A, D重合) , 且EBF = 45, BE, BF分别 交 AC于点G, H, 连结FG, 过点F作FNAC于点N 求证: GN = 1 2 AC 图 10 图 11 分析: 由性质 3 可知 BGF = 90, BG = FG 如图 11, 连结 BD, 交 AC 于点 O, 则 BOG = 90, BO = 1 2 BD, BD = AC 由 FN AC, 可得 GNF = 90 = BGF, 即 NGF + GFN = NGF + BGO, 可得 GFN = BGO, 又 GNF = BOG = 90, GF = BG, 则 GNF BOG( AAS) , 所以 GN = BO = 1 2 BD = 1 2 AC 例3 ( 2015 年浙江台州, 有改动) 定义: 如图12, 点M, N把 线段 AB 分割成 AM, MN 和 BN, 若以 AM, MN, BN 为边的三角形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则称点 M, N 是线段 AB 的勾股分割点 已知 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一定点, 其位置如图 13 所示, 请在 BC 上画 一点D, 使C, D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要求尺规作图, 保留作 图痕迹, 画出一种情形即可) 图 12 图 13 分析: 若点 C, D 是线段 AB 的勾股分割点, 则以 AC, CD, BD 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因为 AC 1 2 AB, 所以 AC 不 可作为斜边, 只能是 BD 为斜边或 CD 为斜边 若 BD 为斜边 如图14, 过点 C 作线段 AB 的垂线 l, 在直线 l 上截取 CE = AC, 连结BE, 作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 交AB于点 D, 则点 D 就是所求作的点 若CD为斜边 如图15, 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 交AB于 点 E, 在直线 l 上截取 FE = AE, 连结 AF, CF, 在直线 l 的右侧作 图 14 图 15 EFG = AFC, FG 交 AB 于点 D 由性质1 可知, 因为点 F 为以 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直角顶点, 且满足CFD = AFE = 1 2 AFB = 45, 从而可 得 AC2+ BD2= CD2, 所以点 D 就是所求作的点 例 4( 2010 年宁夏, 有改动)如图 16, 在 ABC 中, 已知 BAC = 45, AD BC 于点 D, BD = 2, CD = 3,则 AD = 图 16 图 17 分析: 如图17, 把ABD和ACD分别沿AB, AC翻折后, 得 到 ABE 和 ACF, 分别延长 EB 和 FC 交于点 G, 则 ABD ABE, ACD ACF, 所以BE = BD = 2, CF = CD = 3, E = ADB = 90, F = ADC = 90, EAB = DAB, FAC = DAC, 又BAC = 45, 可得EAF = 2BAC = 90, 又AE = AD = AF, 所以四边形 AEGF 是正方形 设 AD = x, 则 AE = EG = GF = x, BG = x 2, CG = x 3 在 tBGC 中, BG2+ CG2= BC2, 即( x 2) 2 + ( x 3) 2 = 52, 解得 x1= 6, x2= 1( 不合题意, 舍去) , 故 AD 的长为 6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 我们可以发现, 解答此类问题时需立 足正方形中的 “半角”模型, 即寻找正方形与一个度数为 45 的 角组成的基本图形( 其中角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 角的两边与正方形的两边分别相交) 若对该模型的本质有较 深刻的理解, 便可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即将图形添补成一个正 方形, 并联想关于这个模型的多个结论, 解题时也就不会出现无 从下手的尴尬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竺可桢中学 ( 31235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