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授课教师: 白山市第四中学 王虹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2.疏通诗意,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 3.感受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作者介绍,岑参, 诗人, 诗派代表人物世称“ ”,与高适并称为“ ”主要代表 作品有 《 》、《 》等作者介绍,岑参, 唐代 诗人, 边塞 诗派代表人物世称“ 岑嘉州 ”,与高适并称为“ 高岑 ”主要代表 作品有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等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这是岑参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诗歌朗读,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汽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语调合作译读,学生小组合作,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将疑难的句子写在教学案上,合作展示后共同解决诗文翻译,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一川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内容理解,1.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展现出边塞怎样的风光?,雪海、平沙、风、石 雄浑壮美,内容理解,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展现诗中人物的豪迈和英雄气概的?,例:“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戈相拨”的细节描写可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文对风的描写,渲染行军的环境非常恶劣,衬托出唐军将士的英勇无畏。
内容理解,3.诗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战斗必胜的坚强信心赏析诗句,学生从诗歌中选择出自己喜爱的诗句,并说出喜爱的原因提示:可以从修辞、描写等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地情景诗人用反衬等手法,抓住边地典型的景物和艰险的环境,以豪迈乐观的情怀,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战斗必胜的坚强信心课外拓展,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艺术风格,1.艺术技巧:夸张、反衬和细节描写,以环境的艰苦反衬战士的斗志 2.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这一特色非常突出 3.风格:雄浑豪放,课后作业,1.背诵《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积累岑参、高适的边塞诗各一首学过的除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