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8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全册复习题[含答案]

精品****大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6.08KB
约32页
文档ID:595152976
2024年8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全册复习题[含答案]_第1页
1/32

2024年8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全册复习题一、填空题1.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2.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5.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课程内容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9.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10.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11.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12.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13.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14.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15.“了解”的同类词有:(知道,初步认识)理解”的同类词有:(认识,会掌握”的同类词有:(能)运用”的同类词有:(证明,应用)经历”的同类词有:(感受,尝试)体验”的同类词有:(体会)1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17.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8.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9.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0.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21.(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22.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24.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25.《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26.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27.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8.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是(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29.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30.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31.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2.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33.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11个方面二、问答题1.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请概述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组织答: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请概述如何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答: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3.概述如何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答: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4.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答: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5.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有哪些?并阐述量感(11个核心素养抽其一)的概念答: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①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②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③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④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推理意识: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最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

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6.阐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总目标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