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木92****50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56.73KB
约34页
文档ID:107915873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1页
1/34

ICS 67.060 X 11 L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粮 食 行 业 标 准 LS/T XXXXX—XXXX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 Corn protein for food industry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 布 XX/T XXXXX—XXXX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XX/T XXXXX—XXXX 1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玉米或其加工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分离纯化而制成的供食品工业用的商品玉米蛋 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203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玉米朊(9010-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三部:0541电泳法(第五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玉米粗提蛋白 crude corn protein extract 通过去除或部分去除玉米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蛋白质含 量(干基,N×6.25)在55~75%之间(含60%)的产品 3.2 玉米浓缩蛋白 corn protein concentrate 通过去除或部分去除玉米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蛋白质含 量(干基,N×6.25)在75~90%之间(含70%)的产品 3.3 XX/T XXXXX—XXXX 2 玉米分离蛋白 corn protein isolate 通过去除或部分去除玉米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蛋白质含 量(干基,N×6.25)不小于90%的产品; 3.4 玉米醇溶蛋白 zein 通过去除或部分去除玉米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如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制得的蛋白质含 量(干基,N×6.25)不小于87%的醇溶性蛋白产品 3.5 形态 appearance 一批玉米蛋白产品的外观形体状态 3.6 色泽 color 一批玉米蛋白产品的综合颜色 3.7 气味 odor 一批玉米蛋白产品的综合嗅感味道。

4 产品分类 食品工业用玉米蛋白按蛋白质含量和α-醇溶蛋白占比的不同分为玉米粗提蛋白、玉米浓缩蛋白、玉 米分离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四类 5 技术要求 5.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形态 粉状、片状,均匀、无结块现象 色泽 金黄色、淡黄色或乳白色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杂质 不含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 其他 玉米醇溶蛋白可以在 80%〜92%乙醇或 70%〜80%丙酮中溶 解,在水或无水乙醇中不溶 XX/T XXXXX—XXXX 3 5.2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3 理化指标 食品工业用各类玉米蛋白产品的理化指标见表2 XX/T XXXXX—XXXX 4 表2 理化指标及分级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玉米粗提蛋白 玉米浓缩蛋白 玉米分离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 优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蛋白质(以干基计,N× 6.25)/(g/100g) ≥ 55 75 90 95 91 87 83 α-醇溶蛋白占比/% ≥ 15 55 50 45 40 残留溶剂(乙醇)/ (g/kg) ≤ — — — 1 5 9 10 水分/(g/100g) ≤ 10.0 5.4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2760 的规定。

5.5 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203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中污染物、真菌毒素和微生物限 量的规定;致病菌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农药残留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检验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闻其气味,用温开 水漱口,品其滋味 6.2 蛋白质 按GB/T 5009.5规定检验,蛋白质的换算系数为6.25 6.3 α-醇溶蛋白占比 按附录A规定检验 6.4 残留溶剂(乙醇)含量 按附录B规定检验 6.5 水分 按GB/T 5009.3 规定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XX/T XXXXX—XXXX 5 同一批次原料、以同样工艺和条件、同一班次生产且经包装的同一产品名称、规格和同一质量证明 书的产品为一批次 7.2 抽样 按GB/T 30642执行 7.3 出厂检验 正常生产时,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附上合格证明后方能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 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蛋白质、残留溶剂含量(醇溶蛋白)、水分、菌落总数等 7.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企业常年生产的产品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但有下 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时; b) 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c) 当生产工艺或原料有所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d) 出厂检验接过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5 判定规则 7.5.1 检验经过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 7.5.2 微生物指标中有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时,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5.3 除微生物指标外,其他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以在原批次产品中双倍抽 样附件一次,判定以复检结果为准,若仍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要求,包装容器应大小合适,且确保产品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保 持干燥并不受污染 9 标签 产品标签上应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 保质期、产品标准号和安全性文字说明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标示的内容 产品名称可标注具体的分类,如玉米粗提蛋白、玉米浓缩蛋白、玉米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等 产品名称中可包含描述产品成型后物理形态的词语,如:粉、片、颗粒等。

XX/T XXXXX—XXXX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α-醇溶蛋白占比的测定 B A.1 电泳方法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玉米朊(9010-66-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第三部:0541(第五法)中的考马斯亮蓝染色 其中,当采用恒电流的电泳条件时,可以浓缩胶中浓缩10 mA;分离胶中分离20 mA为参考 A.2 结果判断 参考NY/T 1663-2008《乳与乳制品中β -乳球蛋白的测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用光密度计对凝 胶进行测定分析试样的凝胶图谱中α-醇溶蛋白含量以X计,并通过式(1)计算含量: %100 T OD OD Χ  ……(1) 适中: ODs——试样中19~26kDa的两个主要α-醇溶蛋白带的光密度值; ODT——试样中6.5kDa~200kDa间的所有蛋白带的光密度值 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标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XX/T XXXXX—XXXX 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残留溶剂(乙醇)含量的测定 C B.1 原理 样品中存在的乙醇残留在密闭容器中会扩散到气相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达到气相/液相间浓度 的动态平衡,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上层气相中乙醇残留含量, 即可计算出待测样品中乙醇残留的实际 含量。

B.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A.2.1 试剂 无水乙醇标准品 A.2.2 试剂配置 乙醇标准工作液:精密称取5 g(精确至0.01)的乙醇到10 mL容量瓶,用水溶解并稀释到刻度 A.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量1.0 g(精确到0.01 g)基体玉米蛋白7份于20 mL顶空进样瓶中,分别向各顶空瓶中添加400 μ L水, 以及标准溶液0 μ L 、 2 μ L、 5 μ L、 10 μ L、 20 μ L、 40 μ L, 密封后, 得到浓度分别为0 mg/kg、 1000 mg/kg、2500 mg/kg、5000 mg/kg、10000 mg/kg、20000 mg/kg的基体玉米蛋白标准溶液保持顶 空进样瓶直立,并在水平桌面上做快速的圆周转动,使物质充分混合转动过程中基体玉米蛋白不能接 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配制 其中,基体玉米蛋白与被检测样品(玉米蛋白)同一种属,经水相提取工艺获得或通过实验室多次 水洗后烘干获得的玉米蛋白基体玉米蛋白的溶剂残留量应低于检出限 B.3 仪器和设备 (1)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2)顶空瓶:20 mL,配备铝盖和不含醇类溶剂残留的丁基橡胶隔垫 (3)分析天平:感量为0. 01 g (4)微量注射器:容积分别为10 μ L、25 μ L、50 μ L、500 μ L (5)鼓风烘箱 (6)恒温振荡器 B.4 分析步骤 XX/T XXXXX—XXXX 8 A.4.1 试样制备 准确称取1.0 g(精确至0.001)玉米蛋白样品于20 mL顶空进样瓶中,加入400 μ L水后密封保持 顶空进样瓶直立,待分析制备过程中玉米蛋白样品不能接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制备 A.4.2 仪器参考条件 (1)顶空进样参考条件 a)平衡温度:80℃; b)平衡时间:20 min; c)进样针温度:95℃; d)传输线温度90℃; e)进样体积:1 mL; f)进样时间0.5 min; g)取针时间0.5 min (2)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a)色谱柱:含6%氰丙基苯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柱长30 m,内径0.25 mm,膜厚1.4 μ m,或相当者; b)柱温度程序:初始温度为50℃,保持3 min后;以2℃/min升至60℃,保持3 min,后运行200℃, 保持5min; c)进样口温度:200℃,载气流量1 mL/min; d)检测器温度:250℃; e)进样模式:分流模式,分流比100:1; f)载气高纯氮气流速:1 mL/min; g)氢气流速:30 mL/min; h)空气流速:300 mL/min; i)尾吹气氮气流速:30 mL/min。

A.4.3 标准曲线的制作 本法采用外标法定量将配制好的标准溶液上机分析后,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标准溶液总峰 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4.4 样品测定 将制备好的试样上机分析后,测得其峰面积,根据相应标准曲线,计算出试样中乙醇残留的含量 A.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乙醇残留的含量按式(1)计算: X = ρ ………………………………(1) 式中: XX/T XXXXX—XXXX 9 X—— 试样中乙醇残留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ρ ——有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中乙醇残留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4.6 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