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可编辑)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89KB
约21页
文档ID:298371265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可编辑)_第1页
1/21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2 一、简介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

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 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 指名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 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说) ②好了老师想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间”是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和京口)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离家乡非常的近老师想问第二个问题,此时身处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 d.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绿”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什么?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念家乡但又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思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学过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词语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据说诗人在作诗的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用了“绿”字大家想一想,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只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用“绿”字了.(链接江南春图片) (4)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齐读后两句 3.启发质疑:学到这儿,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抓住“家乡景色美、离家近、离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诗人不回家的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