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血漂橹 橹:大盾牌B.氓隶之人 隶:奴隶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解析:隶:低贱的人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致天下之士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A项,“以致”,古义:用来招引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B项,“人事”,古义:人的作用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余力”,古今意义相同,均为“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 D项,“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答案:C3.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东割膏腴之地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⑥因利乘便 ⑦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A.①②⑦/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⑥ D.①②③⑦/④⑤/⑥解析:①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用作动词,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⑥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C.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D.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而归梁解析:A项,代词,他/指示代词,这,此B项,均为介词,把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答案:B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自然之理也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D项,和例句相同,均为被动句答案:D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始皇”,即秦始皇,他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始皇”也是年号B.“六合”在本文中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C.庄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D.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解析:“始皇”不是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过秦论(中)贾 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而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正,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以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有改动)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解析:“废王道而立私爱”与“焚文书而酷刑法”为对称结构,应在“立私爱”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
以暴虐为天下始”中,“以……为……”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答案: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海内,指国境之内,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B.缟素,多指丧服,白色,穿戴于丧礼之中,多用粗布棉麻制成文中指穿丧服守孝C.收孥,亦作“收帑”古时,一人犯法,家中的奴隶也要连坐,没籍成为官奴婢D.公侯,公爵与侯爵的简称,或者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周代有五等爵位解析:“收孥”意为一人犯法,其妻子儿女连坐,没籍成为官奴婢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士人们顺风响应的原因就是近古以来已经很久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了B.作者认为,秦王如果选择和商、周帝王一样的治国理政的道路,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C.在作者看来,秦二世刚登上帝位之时,老百姓对他的新政是有所期待的,天下喧哗不安,正是新皇帝执政的资本D.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1段回顾历史,指出秦统一天下是得民心、顺天意的;第2段指出秦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第3、4段以秦二世为例,正反对比,突出秦二世之过。
解析:B项,“秦王如果选择和商、周帝王一样的治国理政的道路”错误,原文“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的意思是“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并不是说采取和商、周帝王一样的治国理政的道路答案: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答案:(1)它的方法没有改变,它的政令没有变更,这就是它所用来夺取天下的方法2)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一定在于使他们安定罢了11.贾谊认为秦二世为政失败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①大兴土木,“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②严峻刑法,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③横征暴敛, “赏罚不当,赋敛无度”④官吏治理不了繁杂事务,百姓困苦却得不到收容救济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参考译文:秦灭了周朝,统一天下,兼并诸侯,居皇帝尊位,用四海财富来奉养自己天下的士人,翩然地闻风归向像这样,是为什么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衰微,五霸相继死去以后,政令不能通行于天下因此诸侯凭借武力征伐,强国侵略弱国,大国欺凌小国,战争不停止,军民困苦穷乏。
如今秦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样在上就有天子了啊这样一来,那些善良的百姓都希望能保住性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的在这个时候,保持威势,稳定功业,安危的根本就在于此了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自以为是,任意胡为,不信任有功之臣,不亲近士人和平民,废除先王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诗书古籍,施行严刑酷法,崇尚诡诈武力,轻视仁德信义,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武力,安定国家要崇尚和顺变通,用这个道理推论,夺取天下和保有天下应用不同的方法秦结束战国时代统一天下,它的方法没有改变,它的政令没有变更,这就是它所用来夺取天下的方法;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如今秦二世即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观望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温暖,挨饿的人吃上糟糠就觉得香甜,天下喧哗不安,这是新皇帝的资本这就是说对劳苦人民施行仁政很容易假使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错;割地分民来封赏功臣的后代,建立侯国,封立诸王,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空置牢狱,免去刑戮,废除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轻刑罚,以观后效,使天下的人都能改过自新,改变节操,循规蹈矩,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百姓的愿望,以大恩德施惠天下,天下也就安宁了。
那么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百姓也没有背叛主上之心,那么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施展其弄巧设诈的手段,暴乱的阴谋就可以停止了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而是更加暴虐无道: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刑罚更加繁多,诛戮更加严重,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搜刮赋税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不能治理;百姓艰难窘迫,而君主却不加以收容救济这样以后,奸险诡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瞒;蒙受罪罚的人很多,受刑被杀的人随处可以看到,天下的百姓都为此感到痛苦从大臣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怀着自危的心理,身处穷困贫苦的境地,都不安于其位,所以容易发生动乱因此陈涉不用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用凭借公侯那样的尊位,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其原因就是百姓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古代圣王见到朝代兴替变故,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原因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一定在于使他们安定罢了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帮助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百姓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百姓容易一起做坏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秦二世)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自己却被杀掉的原因,就在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
这就是二世的错误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2021年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主持人作为“当代读书人”,与演员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对谈节目以多维视角讲述《尚书》故事,一起带领观众进入深邃的时空隧道,完成一次次“穿越”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