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上寻找花朵 评论一节课,必须把它置放在三维坐标系中,三维分别是:文本理解,课堂设计,课堂成果前二者关乎教师的目光与技能,后者那么是学生的照应、激发与回响 先来看此课的文本苇岸?放蜂人?凡九节,简而言之,是以放蜂这一劳动,来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作者看来,人对自然应该忠诚、友善、熟悉忠诚意味着对自然有敬有畏,友好心味着对自然谦卑的爱,熟悉意味着对自然充分理解放蜂人本身就与自然〔大地〕一体,又以最美妙的事物花与蜜与自然联络得更严密所以作者写道: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对于急功近利的工业化的时代,苇岸的作品,是最好的解毒剂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无暇将新颖的,带着自己体温的文章与学生共欣赏在这个意义上,蔡朝阳教师恰似一位放蜂人,博览审阅四方,在大地上寻找花朵,然后满怀欣喜地带给孩子们!这珍贵的礼物,是值得孩子们欢欣领受的一句话,提供这样的文本,这节课无论怎么上〔即使只是把讲义印出来发下去,教师一言不发〕,都已经成功了,因为重要的是上什么,而不是怎么上这节课先以文本胜 蔡朝阳当然不会止步于此,此课有更高的信望在文本价值之外,还有观念价值在第七张幻灯中,他引录了李奥帕德?沙郡年记?的一段话: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
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很多时候,学生需要提携;那么,教师的识见,便是唯一的力源放蜂人?的靶心是土地道德课堂前面30分钟的文本梳理,一如缓缓的牵引积蓄,至此张弓一放,直中标靶有人质疑:这课堂有平等的对话吗?有对话后的生成吗?我想反问:假设是你学艺,希望逢着谦和近人但武艺平庸的江南七怪,还是桀骜冷峻但功力深沉的黄药师?要三流的对话,还是一流的灌输?毫不犹豫,我选择后者这节课又以观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