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直辖以来三峡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简析重庆直辖十年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推进库区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巨大增强一、移民搬迁安置整体推进截止 2006 年底,重庆库区移民资金累计完成投资 380.37亿元累计安置移民 102.36 万人,城镇人口 67.89 万人,乡村人口 34.47 万人,其中市外安置 12.37 万人累计复建各类房屋 3127.52 万平方米,城镇还建房 1623.42 万平方米,农村还建房 902.87 万平方米,完成工矿迁建 1376 个,完成专项公路856.92 公里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2006 年,重庆库区十五区县(以下简称库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23.99 亿元, 1996 年仅达到 403.8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年年均增长 10.4%其中长寿及以下 12 个腹心区县、 8个重点移民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272.88 亿元、 212.49 亿元增加到 774.60 亿元和595.56 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9.7%、9.9%。
2006 年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68 亿元,是 1996年的9 倍多,年均增长25.2%地方财政收入 61.37 亿元,年均增长15.6%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图一 直辖以来库区 GDP 增长情况(一)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十来年, 重庆库区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的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有序地推动农村建设 2006 年由于严重旱情导致库区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06.79亿元,比上年下降 4.7%,同 1996 年相比增加 73.41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2.1%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产量 480.01 万吨,油料产量 17.17 万吨,肉类产量 97.41 万吨,水产品产量 10.39 万吨,烤烟产量 3.22 万吨二)第二产业提速增效直辖以来,在国家对库区搬迁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一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库区抢抓对口支援政策机遇,引进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了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结构的优化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渝北高新技术加工、长寿化工、 巴南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 涪陵医药制造、万州岩盐加工等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2006 年重庆库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526.9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5%,十年年均增长 14.6%其中工业增加值 409.89 亿元,增长 24.7%,年均增长 14.7% 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 2006 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988.18 亿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元,年均增长 19.7%;实现利税 128.85 亿元,年均增长 39.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亦由 1996 年的 64.5 升至 2006 年的 175.9,上升 111.4 个百分点三)第三产业经济活力彰显2006 年,重庆库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0.27亿元,比 1996年增加 361.12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4.5%,十年年均增幅为 11.1%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贸、餐饮、运输服务业为主直辖十年,库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6 年的129.53 亿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409.74 亿元,年均增长 12.2%2006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 1.32 亿吨,年均增长 7.5%;全社会客运量达到 3.56 亿人,年均增长 10.8%。
旅游业作为库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发展较快, 库区围绕建设国内一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快沿线景区景点建设步伐, 景区建设档次与管理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 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日益扩大 库区旅游在覆盖重庆的基础上,不断加快了向周边省市和三峡专线市场的拓展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直辖以来,重庆库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 2006 年库区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事业费、卫生事业费支出 27.99 亿元和 5.58 亿元,分别是 1996 年的 4.4 倍和 3.3 倍,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4.58 亿元,是 2000 年的 2.7 倍以上几个方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面投入的大幅增长, 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表 1 直辖以来库区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指 标1996199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地方财政收入14.4018.1825.0127.5829.9936.1241.0048.1761.37地方财政支出24.7030.6449.5567.1199.29111.57116.08136.68191.80#教育事业费6.396.958.7811.4014.0414.8217.2122.2327.99卫生事业费1.691.892.432.692.963.354.004.695.58(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库区各地继续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义务教育质量得到巩固提高,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
2006 年,库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 205.28万人,专任教师 9.54 万人,平均每 21 个学生拥有 1 位老师,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以上二)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一是卫生布局得到优化, 区域性卫生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业防控能力持续提高,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 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 万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左右三是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 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初步缓解 四是加大了公共卫生管理力度, 药品、食品、卫生监督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巩固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 1996 年人口出生率为 14.9 ‰, 2006 年下降到 12.5 ‰六是卫生系统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按常住人口计算,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到 24 人三)社会保障得到较大增强库区各级政府依法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推进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一是完善城镇低保制度, 2006 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42.31 万人,而 1996年只有 1.04 万人。
二是积极探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深化农村扶贫工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 1997 年为 102.02 万人,2006 年减少为 31.40 万人四)就业和再就业渠道拓宽库区各级政府全面落实中央、 市委、市政府有关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失业人数显著减少,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2006 年库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0%,比上年下降 0.13 个百分点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持续改善直辖以来, 随着库区经济持续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城镇职工工资较直辖前,均有大幅提高1996 年库区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 4460 元,2006 年达到 16866 元十年来库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 160.68 亿元增长到 1017.49亿元以上各项指标均创 10 年来最高水平图二 库区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9739移民是库区城乡居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库区各级政府以移10000民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8000农民人均纯市委、市政府对库区移民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收入使移民生产、 生活6000418040002789城镇居民人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均可支配收1399入2000年城镇移民人均家庭据库区城乡移民抽样调查资料,2006总收入为05914 元,同比增长 11.4%,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0 元,1996年2006年增长 10.5%城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 0.5 个百分点由于收入增加,城镇移民消费水平也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2006 年城镇移民人均消费支出4567 元,同比增长 4.0%,八大类消费中,除了教育文化娱乐消费降 7.9%以外,其余七大类消费支出均有一定的增长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分别增长 4.5% 、12.0% 与5.1%,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消费分别增长 7.4%与 8.2%,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分别增长 0.8%与 8.1%城镇移民的银行存款也有较快增加, 2006 年人均存款额达 953 元,同比增长 10.5%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006 年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 2751 元,同比增长 3.9%,人均增加 103 元2006 年库区各级政府通过对农村移民有组织的、规范的技术培训, 使大批移民在非农企业中实现了就业。
当年农村移民人均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