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军长征在阿坝阿坝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雪山高耸、峡谷深切;江河纵横、草原无垠红军长征时,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经过这里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最艰苦、滞留时间最长的地区, 红军在州内停留时间达16 个月;也是红军召开会议最多的地区,中共中央曾在此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和巴西会议等中央政治局会议红军在阿坝州期间,也是党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红军在这里粉碎了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红一方面军: 1935 年 6 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懋m ào功( 今小金 )地区,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7 月,中央红军第 1、第 3、第 5、第 9 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 3、第 5、第 32 军 8 月,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军第一方面军,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接着,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通过川西北茫茫草原,分别进到阿坝和班佑、巴西一带这时,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命令已进到墨洼附近的部队返回阿坝,提出要红军主力回经草地南下川康边,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
接着,他又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企图危害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即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 3 军和中央直属队,于9 月 10 日由巴西地区继续北上 在北上途中, 红一方面军第1 军和第 3 军组2 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彭德怀任司令员,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迅速越过岷山,攻占天险腊子口,突破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 月 19 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红四方面军 : 红四方面军于1931 年在鄂豫皖根据地组建,1932 年秋在国民党军“围剿”下以主力突围向川陕边前进,在当地建立了根据地1934 年,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起为时半年多的“六路围攻” ,虽最后被打退,但根据地人力物力也已极度困难, 红军人数也由战前8 万人减少到 6 万人1935 年 3月,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嘉陵江防线,开始长征占领阆中、南部、剑阁、昭华、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等县后,5月继续西进,到汶川、理县、懋功一带1935 年 6 月,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在政委李先念带领下进入懋m ào 功,同刚过雪山的中央红军(随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会师两军会师后, 张国焘看到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的消耗,惧敌观念更为增长,同时也不愿服从中央。
当时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川陕甘根据地,担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主张向有“广大弱小民族”的藏民、羌民区发展开辟“川康新局面” 从 6 月间至 8 月初,中央一再召开会议,使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为两路通过草地北上 红四方面军由于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物资储备较多, 第一次过草地 减员率较小刚过草地后,在右路的红四军和红三十军在包座歼灭国民党一个师的主力,为中共中央打开了北进的道路然而这时张国焘又突然反悔,要求全军南下,并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的一、 三军团继续北进 红四方面军全部及随总司令部行动3 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则掉头南下,再次经过草地, 进入成都西北的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在这一时期,张国焘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边缘,马上遭到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中央军大举进攻,经过四个月苦战,部队仍难在川康区建立新根据地至1936 年 2 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进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区,部队也由南下时的 8万余人减为 4万多人中央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要求北上,张国焘在碰壁后也被迫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指示,改任中共西北局书记。
7 月初,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经过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以及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 7 月间,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一同离开甘孜地区北上红四方面军 第三次过草地 前,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 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此时张国焘又表现动摇,不愿同中央会合,提出向黄河以西前进 这时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反对“天天向太阳落下的西边走”,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也要求北进,张国焘彻底陷入孤立,只得同意众人的意见1936年 10 月 9 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红二方面军: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第二、六军团于11 月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4 1936 年 6 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后,在党中央领导下,于7 月初,第二、第六军团、第32 军(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进行斗争。
接着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 用了 1 个多月时间自西向北走出了大片沼泽的茫茫草地,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1936 年 10 月,在甘肃的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为什么只有红一、二、四方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编成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编成三方面军,原因何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一、 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在阿坝州境内, 红军经历了七个 “最” : 一是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境内召开的重要会议最多红军长征途中, 中共中央召开了19 次政治局会议, 其中在我州境内召开了10 次政治局会议 (即: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两河口政治局常委会议、卓克基政治局常委会议、芦花政治局会议、芦花政治局常委会议、沙窝政治局会议、毛尔盖政治局会议、巴西政治局会议、巴西政治局非正式会议、巴西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二是经过的时间最长整个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其中,在阿坝州境内就达十六个月三是经过的人数最多参加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总人数达到5 12 万人左右 四是进行的战役、战斗最多。
红军先后进行了土门战役、松潘战役、包座战役、 “绥suí崇丹懋m ào”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 给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及顽固分子以沉重打击 五是在阿坝境内经历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卓绝历程在这里,红军克服了缺衣少食、身体羸弱等诸多困难,先后数次征服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的八座大雪山(红军翻越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又翻越了虹桥山、梦笔山、鹧鸪山、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雪山、巴郎山) ,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三次穿过人迹罕至、 环境恶劣的茫茫沼泽水草地,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利用雪山草地困死红军的阴谋,显示了红军战胜困难、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六是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境内的党内斗争最激烈 在这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和分裂活动作了坚决斗争七是老区各族人民对红军的支援最大 在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 为帮助红军走出困境,阿坝州各族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其中有 500 多人加入共产党,有5000 多人参加主力红军,有10000 余人参加游击队或成为各级苏维埃干部在自身粮食不足的情况下还先后为红军筹粮 2000 多万斤, 捐出牛羊 20 多万头,还为红军修路架桥当通司等,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北上后,根据地有成千上万的失散红军、苏维埃干部、 革命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残酷迫害,许多人大义凛然,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