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11KB
约7页
文档ID:349302747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_第1页
1/7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纪传体通史形式归纳整理)第一部分 本纪与世家一、隋文帝杨坚本纪: 1、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2、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3、隋文帝励精图治,形成了“开皇之治”二、隋炀帝杨广本纪:1、开凿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民众,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三、唐高祖李渊本纪: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四、唐太宗李世民本纪: 1、“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统治措施:注重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2、对科举制的贡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民族关系:(1)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2)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对外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他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5、文化成就:(1)唐太宗为父亲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2)参与编创《秦王破阵乐》五、武则天本纪: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发展农业;创设殿试和武举,选拔贤才;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六、唐玄宗李隆基本纪: 1、“开元盛世”:(1)形成: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位期间,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提倡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2)这一时期,经济繁荣:①农业: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出现新品种;出现曲辕犁和利用水力进行灌溉的工具筒车。

②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③商业:著名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坊市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2、对科举制的贡献: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成为唐诗繁荣的原因之一3、民族关系:(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2)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遂以“渤海”为号,有“海东盛国”之称: (3)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由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对外关系: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5、文化方面:亲自参与编创《霓裳羽衣舞》七、辽太祖和辽太宗世家: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辽太宗时,契丹夺得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八、宋太祖赵匡胤本纪: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未统一全国。

九、宋真宗本纪: 宋真宗统治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最终击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十、元昊和阿骨打世家:1、元昊世家: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西夏建立后,与北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双方议和2、阿骨打世家: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定都会宁,他就是金太祖在位期间,灭亡辽国他死后,金灭北宋十一、宋高宗赵构本纪:1、建立南宋:1127年,北宋皇室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害死岳飞: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侵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军收复建康,并取得郾城大捷,还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岳飞3、和金议和:岳飞班师回朝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十二、成吉思汗铁木真本纪:12世纪蒙古诸部相互争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并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这就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局面,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十三、元世祖忽必烈本纪: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灭亡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文天祥率军民抗元,兵败被俘,坚贞不屈,最后被杀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英雄3、统治措施:(1)重视农业发展,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开凿新运河和规模空前的海运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这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4)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使西藏和台湾归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来华《马可·波罗》记录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十四、明太祖朱元璋本纪: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为加强君权,采取以下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就使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3)实行八股取士: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想控制,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做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十五、明成祖朱棣本纪:1、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他就是明成祖2、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3、为加强君权,采取如下措施:(1)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继续执行削藩政策,进一步强化君权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4、对外关系: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为宣扬国威,曾几次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1405——1433)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十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世家:1、努尔哈赤世家: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金。

2、皇太极世家: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十七、顺治皇帝本纪: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隆重接见前来朝贺的达赖五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十八、康熙皇帝本纪:1、赐予西藏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2、1683年,派清军入台;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3、大兴文字狱:(1)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反抗外敌入侵:17C中期,沙俄侵入我国东北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十九、雍正皇帝本纪:1、设立军机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这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设立驻藏大臣:1727年,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大兴文字狱二十、乾隆皇帝本纪: 1、加强对新疆的管辖:乾隆帝时,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回部(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等族人民)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调兵平定,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2、金瓶掣签:西藏达赖或班禅的转世灵童用“金瓶掣签”的方式认定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粉碎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回归祖国并受到乾隆皇帝的妥善安置!这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大兴文字狱5、对外政策:正式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坚持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末”;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担心国家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特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3)过程:禁海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4)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二部分 列传一、岳飞和文天祥列传(见宋高宗本纪和元世祖本纪)二、戚继光和郑成功列传: 1、戚继光列传: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主权明政府派戚继光去浙东沿海抗击倭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浙江台州,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然后,率部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2、郑成功列传: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三、郑和列传——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2、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为了宣扬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3、概况: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船队带的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随船队前来中国访问他们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