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太阳黑子记录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一种风暴,因为它的温度比它附近的太阳表面温度低,所以显得暗些现在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黑子记录,是我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所见的这个记录这样写道:“三月已未那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显得发黄,在它的中央部分在黑气,好象钱那样大实际上早在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已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个记录说:这个四月,太阳有黑子象弹丸那样大,我国古书的记载常有 “日中有三足乌”的记载所谓“三足乌”,其实就是指太阳黑子据统计,从汉朝到明朝,我国共约有100次的太阳黑子记录中国古人对于黑子的观测非常精密他们用“如钱”、“如栗”、“如飞鹊”等词汇形象地表示黑子的形状;用“三日乃伏”、“数月乃销”等来表明黑子的出现和消失还用“日赤无光”、“昼昏日晡”等来描写观测时的情形我国古代的太阳黑子记录是一份十分珍贵的天文遗产当时所观测到的黑子周期以及种种形状,都和近代所观测的相符合,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从这些黑子出现的日期和间隔求出太阳黑子出现的大概周期,计算结果为11.33年,经过现代观测的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珍贵的太阳黑子记录资料对于研究太阳物理以及日地关系和气候变迁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