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4.66KB
约11页
文档ID:17183570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_第1页
1/11

劫夺萨宾妇女【 名 称 】 劫 夺 萨 宾 妇 女 【 类 别 】 油 画【 年 代 】 1789 年 至 1799 年 【 作 者 】 达 维 特 【 规 格 】 约 有 386×520 厘 米 【 属 地 】 现 藏 巴 黎 卢 浮 宫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 "之感 此画于 1799 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创 作 背 景1794 年 7 月 27 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 9 日) ,拿 破 仑 发动政变,推翻了 雅 各 宾 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 17 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

改掉了于 1789 年着手时的构图,至 1799 年最终把它画完了表 现 目 的《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 破 仑 一 世 加 冕 大 典 》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 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 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 ,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 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题 材《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 宾 人 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

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画 面 描 述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 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 层 意 义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

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 "之感 此画于 1799 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作 品 赏 析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画 家 简 介雅 克 ·路 易 ·大 卫 ( Jacques-Louis David, 1748 年 8 月 30 日 -1825 年 12 月 9 日 )是 欧 洲 新 古 典 主 义 绘 画 的 先 驱 和 代 表 性 画 家 , 在 法 国 大 革 命 和 拿 破 仑 时 期 雄 踞 法 国 画 坛 。

他 的 作 品 大 多 表 现 历 史 英 雄 人 物 , 构 图 严 谨 , 技 法 精 细 , 画 风 简 朴 庄 重 其 代 表 性 历 史画 有 《 荷 拉 斯 兄 弟 之 誓 》 、 《 马 拉 之 死 》 、 《 拿 破 仑 一 世 及 皇 后 加 冕 典 礼 》 , 肖 像 画 有《 雷 卡 米 埃 夫 人 像 》 等 马拉之死《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Marat,1743-1793 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负责处理众多日常事物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 年 7 月 11 日,一位持不同政见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使这位革命领导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死去基 本 信 息油 画 名 称 : 《 马 拉 之 死 》 (The Death of Marat)创 作 时 间 : 1794 年作 者 : 雅 克 ·路 易 ·达 维 特 ( 又 译 大 卫 ) 法 国 ( 1748 年 -1825 年 )规 格 : 136cm×157cm材料:画布 、油彩现藏: 布鲁塞尔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作 品 简 介雅克·路易· 大 卫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的油画《马拉之死》 ,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 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

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 “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 5 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 5 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作 品 赏 析画 家 用 写 实 的 手 法 再 现 了 当 时 的 情 形 : 马 拉 倒 在 浴 缸 里 , 鲜 血 正 在 从 伤 口 中 流 出 ;带 血 的 匕 首 滑 落 在 地 , 而 凶 手 已 经 逃 离 现 场 画 家 将 画 中 的 主 角 设 计 在 一 个 情 节 和 场 景之 中 , 丰 富 了 肖 像 画 的 表 现 内 容 , 增 强 了 它 的 感 染 力 画 家 有 意 将 画 面 的 上 半 部 处 理 的 单 纯 、 深 暗 以 突 出 下 半 部 的 客 观 写 实 表 现 , 同 时 ,加 强 死 者 身 体 的 下 垂 感 和 这 一 令 人 震 惊 愤 慨 的 事 件 给 人 们 带 来 的 压 抑 、 憋 闷 即 莫 大 的 悲痛 之 感 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

”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 雄 主 义 精神 据说大卫在马拉被刺死的两个小时后就赶到了现场,并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惊,于是他决定用画笔来记录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马拉是一位物 理 学 家 、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是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 1793 年 7 月 13 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达维特,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达维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历 史 背 景马 拉 (Jean-Paul Marat, 1743–1793), 是 1789 年 法 国 大 革 命 时 期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时期 雅 各 宾 党 领 导 人 之 一 , 法 国 大 革 命 期 间 , 他 撰 写 过 很 多 抨 击 封 建 专 制 的 文 章 , 在 当 时人 们 心 目 中 享 有 很 高 的 威 望 。

马 拉 为 躲 避 反 动 分 子 的 迫 害 , 长 期 在 地 窖 里 工 作 , 因 此 ,染 上 了 严 重 的 湿 病 和 皮 肤 病 为 了 减 轻 病 痛 , 同 时 , 不 影 响 工 作 , 他 每 天 不 得 不 泡 在 带有 药 液 的 浴 缸 里 坚 持 工 作 1793 年 7 月 13 曰 , 被 当 时 的 右 翼 吉 伦 特 党 派 遣 的 保 皇 分 子 谋 害 , 终 年 50 岁 马 拉 被 害 时 正 在 浴 缸 里 边 洗 浴 、 边 工 作 这 里 , 达 维 德 满 怀 悲 愤 , 描 绘 了 马 拉 被 刺 的 情景 凶 手 逃 遁 , 匕 首 抛 在 地 上 , 鲜 血 从 胸 口 流 出 , 左 手 紧 握 着 凶 手 给 他 的 留 言 便 笺 , 右手 无 力 地 垂 落 下 来 ……一 年 后 , 拿 破 仑 发 动 雾 月 政 变 , 达 维 德 将 此 画 转 移 直 到1893 年 , 比 利 时 皇 家 博 物 馆 将 此 画 正 式 收 藏 , 成 为 世 界 艺 术 宝 库 中 的 无 价 之 宝 新 古 典 主 义 美 术新 古 典 主 义 美 术 的 特 征 是 : 选 择 严 峻 的 重 大 题 材 (古 代 历 史 和 现 实 的 重 大 事 件 ),在 艺 术 形 式 上 ,强 调 理 性 而 非 感 性 的 表 现 ; 在 构 图 上 强 调 完 整 性 ; 在 造 型 上 重 视 素 描 和轮 廓 ,注 重 雕 塑 般 的 人 物 形 象 ,而 对 色 彩 不 够 重 视 。

JacquesLoouisDavid 早 年 深 受 意 大 利 文 艺 复 兴 美 术 影 响 , 被 认 为 是 法 国 新 古 典 主义 主 要 的 代 表 之 一 1793 年 雅 各 宾 党 的 领 导 人 马 拉 被 刺 , JacquesLoouisDavid 怀 着 悲 愤 的 激 情 创 作 了《 马 拉 之 死 》 强 调 了 古 典 主 义 庄 严 、 静 穆 、 崇 高 的 特 点 , 而 对 客 观 现 实 真 实 的 刻 画 ,似 乎 逾 越 了 古 典 主 义 的 规 范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