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羟羟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5MB
约15页
文档ID:339707571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物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火车通过某一站牌的时间,火车可以看作质点B. 升旗仪式上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C. 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D. 手中小球刚自由释放的瞬间,它的加速度为零【答案】C【解析】【详解】A.测量火车通过某一站牌的时间,要考虑车长,火车不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B.升旗仪式上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是以旗杆为参考系的,故B错误;C.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故C正确;D.手中小球刚自由释放的瞬间,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点睛】注意看成质点的条件熟记路程、位移的定义明确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 鱼雷是较好的水下打击武器下图是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超空泡鱼雷打击蓝方潜艇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潜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t1时刻到t2时刻,鱼雷的位移大于潜艇的位移C. t2时刻鱼雷与潜艇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D. 0~t2时间内鱼雷与潜艇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x—t图像中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知,潜艇图像的斜率一定,潜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鱼雷图像的斜率逐渐增大,鱼雷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t1时刻到t2时刻,鱼雷的位移为潜艇的位移则t1时刻到t2时刻,鱼雷的位移大于潜艇的位移,B正确;C.根据图像可知,t2时刻鱼雷与潜艇的位置坐标相等,表明此时刻,两者相遇,距离为0,C错误;D.0~t2时间内鱼雷的平均速度0~t2时间内潜艇的平均速度则0~t2时间内鱼雷的平均速度大于潜艇的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B3. 如图所示,“50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一款车辆的尾部标识,其中“50”称为G值,G值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若某款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8.0s,由此推算,该车的尾标应该是( )A. 25TFSI B. 35TFSI C. 45TFSI D. 125TFSI【答案】B【解析】【详解】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为a =m/s2 = 3.5 m/s2则G值为3.5×10 = 35故选B4. 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物块用两根轻绳吊起处于静止状态,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质量分布均匀的物块的中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受到重力、两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故三个力属于共点力,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根据图象可知,只有D选项的三个力相较于一点,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5. 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说明列车是加速且在向北拐弯的图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列车原来做匀速运动,小球和列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列车要加速,由于惯性小球相对于桌面必向后运动,又因列车要向北拐弯,由做曲线运动条件知列车要受到向北的力的作用,即桌子受到向北的力的作用,所以小球相对桌面向南运动,结合选项小球轨迹图可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6. 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 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B. 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C. 增大两杆的倾角α D. 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答案】D【解析】【详解】AB.为了防止瓦被损坏,则瓦沿滑轨滑的加速度不能太大,对瓦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设两杆对瓦的支持力的夹角为,则根据平衡条件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可知,瓦沿滑轨滑的加速度与瓦的质量无关,因此增加或减小每次运送瓦的块数是没有作用的,故AB错误;C.增大两杆的倾角α,则瓦对滑轨的压力减小,重力沿滑轨向下的分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瓦沿滑轨滑的加速度增大,故C错误;D.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则两杆对瓦的支持力的夹角增大,即杆对瓦的支持力增大,则瓦下滑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加速度减小,故D正确7. 现代航空母舰以舰载作战飞机为主要武器某舰载作战飞机沿平直跑道起飞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用电磁弹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时t速度达到v,随即第二阶段在常规动力的作用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时达到起飞速度2v,则该舰载作战飞机第一、二阶段的加速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物体两阶段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第一阶段有解得对第二阶段有解得所以两阶段加速度之比为故A项正确,B项、C项和D项错误。

故选A8. 如图所示,甲突然释放刻度尺,乙迅速夹住,由此判断乙的反应时间现在尺上贴上间隔的刻度制成反应时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时间尺的“0”刻度位于A处 B. 反应时间尺的刻度疏密均匀C. 反应时间尺的刻度A处较密 D. 反应时间尺的刻度B处较密【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时间为零指的是甲一释放刻度尺,乙就夹住,刻度尺并未下落,故反应时间尺的“0”刻度位于B处,A错误;BC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即随着刻度尺的下落,每隔0.02s的位移逐渐增大,可知反应时间尺的刻度疏密不均匀,反应时间尺的刻度B处较密,A处较疏,BC错误,D正确9. 悬索桥的简化模型如下:吊桥六对钢杆悬吊桥面分列桥面两侧,其上端挂在两根钢缆上,如图为其一侧面图,已知图中相邻两钢杆间距离为9m,靠桥面中心的钢杆长度为2m(即AA′= DD′=2m),BB′= EE′,CC′= PP′,又已知两端钢缆CM、PN与水平方向成45°角,钢杆、钢缆自重不计,每根钢杆承受拉力相同,桥面总质量m,则(  )A. BB′=5mB. 每根钢杆拉力为C. 钢缆AD中拉力为D. 钢缆CM中拉力为【答案】A【解析】【详解】B.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解得每根钢杆拉力为B错误;CD.以图中左边部分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CD错误;A.以结点A研究对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根据几何关系A正确。

故选A10.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图所示,用筷子夹住质量为m的小球,两根筷子均在竖直平面内,且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已知小球与筷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筷子越短越容易夹住小球B. 当θ减小时,筷子对小球的最小压力一定增大C. 筷子对小球的最小压力是D. 要想用筷子夹住小球,必须满足【答案】D【解析】【详解】AC.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mg、左右两边的筷子对球有沿筷子向上的摩擦力Ff和垂直筷子指向球心的压力FN,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当压力FN最小时,则有解得最小压力为由解析图可知,筷子越短θ角越大,由上式可知FN越大,因此要夹住筷子需要的最小压力越大,即越不容易夹住小球,AC错误; B.解得最小压力为当θ减小时,由上式可知,筷子对小球的最小压力一定减小,B错误;D.要想用筷子夹住小球,解得最小压力为由上式可知,必须满足,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1)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2)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

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3)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①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③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④下列措施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A.橡皮条应与两绳套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绳套的夹角必须等于90°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D.尽可能使橡皮条长些⑤实验中的一次测量如图丙所示,两个测力计M、N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即α+β=90°若保持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答案】 ①. O、b两点太近,误差大 ②. 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③. F ④. C ⑤. B【解析】【详解】(3)[1]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记录方向时,记录点与O点的距离要适当大一些,因此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O、b两点太近,作图误差大。

[2]为了使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应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3]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的,不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故F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4]A.橡皮条不一定要与两绳套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绳套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但不必等于90°,故B错误;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这样可以减小拉力的测量误差,故C正确;D.应是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这样便于记录拉力的方向,而不是橡皮条长一些,故D错误[5]由题意可知,保持O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弹簧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因此根据要求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分析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12. 如图a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上坐一人,双手握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冰床前进如飞在空旷的水平冰面上,有一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三次“点冰”后,爬犁沿直线继续滑行最后停下。

其v—t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OA∥BC∥DE,AB∥CD∥EF求:(1)爬犁运动的最大速度;(2)爬犁运动的总位移答案】(1);(2)26.5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