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分散系 人教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54.79KB
约23页
文档ID:605861157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分散系 人教_第1页
1/23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分 散 系,一、分散系,概念:,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的微粒称为分散质;,分散剂:,微粒分散于其中的物质称为分散剂1,、溶液,概念:,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微粒高度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小于,1nm,,称为溶质;分散剂称为溶剂溶解:,任何溶解过程同时发生水合、扩散过程扩散过程(吸热),物理过程,水合过程(放热),化学过程,相似相溶原理(经验规律),溶解平衡:,A,、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解时存在着溶解和结晶两个相反的过程,,B,、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时的状态叫溶解平衡C,、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是否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可将溶液分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曲线,上方,的是过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又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不饱和,饱和,1,加溶质,2,蒸发溶剂,3,改变温度,1,加溶剂,2,改变温度,大多数降温,大多数升温,不一定是稀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溶解度,固体物质,、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溶解度与溶解性:,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用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来表示,温度,20,易溶:,10 g,可溶:,1 g,10 g,微溶:,0.01 g,1 g,难溶:,0.01 g,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例,硝酸钾,;,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例,氯化钠,;,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熟石灰,D,、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强,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胶体的分类,A,、按分散剂状态分类:,气溶胶(云、烟、雾);,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B,、按分散质分类:,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集合体(,Fe(OH),3,胶体);,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大分子(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2,、胶体,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可以用来区分溶液与溶胶布朗运动:,在胶体溶液中,胶体微粒(胶粒)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证明胶粒(不是胶体)带有电荷胶粒带电是由于物质分散成胶体微粒时,分散质的总面积有很大增大,这使胶粒具有较强的吸附离子的能力由于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使胶粒带有电荷,胶体微粒,吸附的,离子,胶粒带的,电荷,胶粒移动,方向,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实例,阳离子,阴离子,正电荷,负电荷,阴极,阳极,胶粒带电规律:,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在电泳实验中,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呈红褐色;,As,2,S,3,胶粒带负电,在电泳实验中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呈金黄色,凝聚:,胶体的微粒载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并从分散剂中分离出絮状沉淀的现象叫凝聚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凝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凝聚对于分子胶体而言,破坏其分子表面包裹的水膜,也能使其凝聚使胶体凝聚的方法有三种:,A,、加入电解质: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凝聚,电解质中中和胶粒电荷的离子电荷越高,凝聚能力越大。

如果加入盐而使胶体凝聚叫盐析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C,、加热,胶体的制备和提纯,制备:,原则上是把大颗粒粉碎,或将小分子、离子聚集,使微粒的大小达到胶粒的大小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大量的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可制的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沸,)=Fe(OH),3,(,胶体,)+3HCl,B,、制备,AgI,胶体:,在,0.01mol/LKI,溶液中滴加,0.01mol/LAgNO,3,溶液可制的浅黄色,AgI,胶体KI+AgNO,3,=AgI(,胶体,)+KNO,3,提纯:,可通过渗析法提纯胶体,渗析:,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或分子与胶粒分离的操作叫渗析,几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分散质微粒,外部主要特征,丁达尔现象,固体分散质,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实例,100nm,分子、离子,分子或者离子的,集合体、大分子,大数量分子或者,离子的集合体,透明、均一、稳定,较透明、较均一、,较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无,无,有,能,能,能,否,否,否,蔗糖溶液,NaCl,溶液,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石灰乳、泥水,1,、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萃取,(B),重结晶,(C),过滤,(D),渗析,2,、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课堂练习,CD,B,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4,、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B)1.06,克,2.86,克之间,(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AB,D,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 molL,-1,H,2,SO,4,溶液,(B)2 molL,-1,NaOH,溶液,(C)2 molL,-1,MgSO,4,溶液,(D),硅酸溶胶,A,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7,、某温度时,化合物甲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ag,,化合物乙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bg,则在此温度时,甲、乙两化合物的溶解度之比是(),A B,C D,D,8,、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A)0,10 (B)10,20,(C)20,30 (D)30,40,温度,0,10,20,30,40,溶解度,(克,/100,克水),11.5,15.1,19.4,24.4,37.6,D,S(100+S)=0.22 S=28.2g,9,、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1.6%,(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恒温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D,10,、硫酸银,(Ag,2,SO,4,:M=312),的溶液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g,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mL,计算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mL0.0268 mol/L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在,(1),题烧杯中需加入多少升,0.0268mol/L BaCl,2,溶液,才能使溶液中,Ag,+,浓度降低至,0.0200mol/L?,课堂练习,C(Ag,+,)=0.0536mol/L,C(Ag,+,)=0.0536mol/L,V=0.489L,Ag,2,SO,4,只溶解,1.672g,6.24g,Ag,2,SO,4,只反应,0.418g,1.672g,6.24g,反应关系式,:Ag,2,SO,4,BaCl,2,:,0.0200mol-0.0200mol/L2(V+0.200L),=0.0268mol/LV,解得,:V=0.489L,。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