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知识要点疾病的分布一、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观察时间较短)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4.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5.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6.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7.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常用于急性传染病)8.累积死亡率: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9.存活率: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常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二、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散发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而不用于人口较少的居民区或单位,因为其发病率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年度发病率很不稳定确定是否散发一般与同一个地区、同一种疾病前三年的发病率水平比较,如当年的发病率未明显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为散发形成散发的原因:①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人群的一定免疫水平;(如:麻疹)②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斑疹伤寒、炭疽)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麻风)2.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概念,用于同一地区某病历年发病率之间的比较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世界性大流行3.大流行: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流行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为暴发暴发往往是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由共同的传染源引起,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等。
三、疾病分布的形式(一)地区分布1.统计地方性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2.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3.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4.输入性疾病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如艾滋病等二)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由于某次疾病的暴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2.长期趋势或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三)人群分布1.横断面分析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亚急性病。
2.出生队列分析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3.移民流行病是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例题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爆发B.大流行C.季节性升高D.周期性流行【正确答案】B【中公解析】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感染者的大多数,在流行时显性病例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可称为隐性流行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常有这种现象大流行:当某病发病迅速,涉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国、洲界,造成世界性流行的这种现象暴发:是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病例的现象所谓短时间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暴发的原因主要是共同传播途径而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例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或幼儿园的麻疹暴发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调查(一)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二)方法★1.普查(1)概念:普查是指为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发病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2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2)目的: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某些疾病;②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3)优缺点优点:①早发现、早诊断外,尚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②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总体的所有成员;所获得的资料能够较多方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相关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为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流行因素研究提供线索;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接受缺点:①工作量大,费用较高,组织工作复杂;②调查内容有限,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③由于调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和遗失,无应答比例较高,调查质量不易控制★2.抽样调查(1)概念:抽样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2)目的主要是以样本统计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特征上的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衡量人群总体的健康水平;考核防治效果。
3)优缺点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及由于调查范围小而使调查精度较高的优点,在流行病学凋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和遗失不易被发现;不适用于变异较大的资料,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抽样方法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可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在现况调查中,后三种方法较常用三)现况研究常见偏倚★1.常见偏倚种类:(1)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2)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2.常见偏倚的控制:(1)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2)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3)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4)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四)现况研究的重要性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2.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3.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原因1.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3)如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4)入院时诊断错误,也会发生交叉感染等2.条件致病菌感染许多条件致病菌,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1)无明显指征用药: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外科病房不经任何化验证明,常使用抗生素预防2)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抗药菌株3)用药配伍不当4)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应用某种抗生素的地方,就会出现对同样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抗生素对机体影响也很明显有些直接伤害防御机制,最显著的是粒细胞减少及骨髓再生障碍,其次抑制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总之,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抗药菌株增加,从而使医院感染增多4.医院管理不当(1)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例题: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消毒隔离E.禁止院内吸烟正确答案:A,B,C,D疾病监测又称流行病学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疾病监测4个基本概念1.被动监测指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此种监测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是一个严重的缺陷2.主动监测指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中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3.监测指标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行性感冒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4.人群(1)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2)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人群例题: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 描述疾病分布B 检验病因假设C 预防疾病流行D 评价防疫措施正确答案:B疾病监测的步骤与内容有哪些?1.建立健全监测机构,收集资料为:(1)死亡登记资料2)医院、诊所、化验室的发病报告资料3)流行或爆发的报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4)实验室调查资料,如血清学调查、病原体分离等资料5)个例调查资料6)人群调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