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材分析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准备好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3、 写实与想象一、新课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
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二、自学指导1. 诗人简介刘长卿 ,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2.朗读诗歌并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3.赏析(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2)简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小结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练习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傍晚,心里很焦急。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供参考,想象合理即可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解析:(1)“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2)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答案供参考,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