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指 导 书XX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二XXXX年XX月前 言本指导书依据《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和《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编写,其内容如有与GB/T 23331-2012 不符的,应以GB/T 23331-2012 为准本指导书起草单位:河北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河北省节能协会本指导书主要起草人:赵亚如、刘红斌、孙振明、韩益宏、高秀英、马新涛目 录1 目的 52 范围 53 依据 54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程序 54.1 领导决策和准备阶段 64.1.1 设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64.1.2 制定工作方案 64.1.3 企业贯标培训 74.1.4 范围和边界 84.1.5 能源方针 84.2 体系策划阶段 94.2.1 总则 94.2.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114.2.2.1 获取、识别、实施和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步骤 114.2.2.2 法律法规 114.2.2.3 标准 124.2.2.4 其他要求 124.2.3 能源评审 124.2.4 能源基准 144.2.4.1 确定能源基准应注意问题 144.2.4.2 能源基准主要作用 154.2.5 能源绩效参数 154.2.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164.3 实施与运行阶段 184.3.1 总则 184.3.2 能力、培训与意识 184.3.2.1 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 184.3.2.2 确定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 184.3.2.3 意识教育 194.3.3 信息交流 194.3.3.1 内部交流 194.3.3.2 外部交流 204.3.4 文件 204.3.4.1 文件要求 214.3.4.2 文件控制 214.3.5 运行控制 224.3.6 设计 234.3.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244.3.7.1 总则 244.3.7.2 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的采购 244.3.7.3 能源的采购 254.4 检查阶段 254.4.1 监视、测量与分析 254.4.2 合规性评价 264.4.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74.4.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74.4.5 记录控制 274.5 管理评审阶段 284.5.1 总则 284.5.2 管理评审的输入 284.5.3 管理评审的输出 294.6 体系认证或评价阶段 294.7 体系持续改进 30附录A 钢铁企业工艺及耗能基本情况 31附录B 钢铁行业能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其他要求和标准清单. 351 目的本指导书主要是指导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或其他必要的管理过程,从而规范能源管理行为,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各项要求的通用指南及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旨在使钢铁企业能够科学、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确保其能源绩效目标的实现本指导书适用于钢铁生产企业,包括高炉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电炉短流程钢铁企业3 依据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 号)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发改环资〔2012〕311 号)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发改环资〔2013〕14 号)《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4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程序钢铁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及自身规模、能力、需求等状况,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初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分为若干个步骤364.1 领导决策和准备阶段4.1.1 设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依据GB/T 23331-2012 4.2,钢铁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挂帅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决策和协调,通常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与能源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组建由能源管理、统计、财务、计量、技术、采购、设备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能源管理团队最高管理者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发挥着决策、指挥、协调和激励的作用要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使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赋予其工作任务最高管理者需把企业内各职能、各层次有关能源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如建立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范围描述等管理者代表宜由节能意识强、具有管理能力和能源管理经验、分管节能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可为兼职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各环节工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并负责有关的外部联系能源管理团队的职责包括:在管理者代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主要包括能源评审的组织实施,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和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确定、分解和考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汇总、排序,对外沟通和联络, 节能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收集,培训需求和培训效果评估,设备设施节能验收,能源管理方案的评估及验收,组织编制和修订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估,管理评审资料的汇总等。
4.1.2 制定工作方案为了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钢铁企业应按照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冀发改环资〔2013〕1058 号),制定本企业体系推进工作方案,确保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顺利推进,方案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任务目标、进度要求、保障措施等4.1.3 企业贯标培训贯标培训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企业应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相关业务培训主要包括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外部培训选派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负责人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参加省、市节能主管部门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了解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和省、市推进工作计划,熟悉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内部培训企业应组织由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贯标培训,主要组织学习关于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学习《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 和《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旨在使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面了解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目的、意义,熟悉相关政策要求,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改进的方法,提高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打好基础。
钢铁生产企业应:a)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b) 识别培训或其他措施的需求并予以实施,以满足确定的能力要求培训内容以国家要求为基础,行业要求为重点,应包括:1) 与钢铁行业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其它要求培训;2)钢铁各个工序主要用能设备节能操作培训;3)钢铁企业节能技术培训;4) 钢铁企业能源消费统计知识的培训;5)能源计量、审计、评审等知识培训;6)与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关知识的培训c) 采取宣传教育、开展节能活动、完善规章制度等措施,使员工意识到:1)理解并有效实施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2)其在能源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和权限;3)其活动对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益处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d)评价所采取的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e) 建立并保持教育、培训的相关记录4.1.4 范围和边界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与组织内部的一系列活动有关,边界更多的与地理位置有关,一个范围可包含多个边界钢铁企业确定的范围至少是能够单独进行能源核算的单元,可包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附属生产过程能源利用全过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能源种类、管理职责等。
范围界定后需形成文件,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主要生产系统:焦化工序、球团工序、烧结工序、高炉工序、转炉工序、轧钢工序、白灰窑及制氧工序等;辅助及附属生产系统:动力、余热利用、检验和测量、污泥和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供水、制冷、机修、照明等;仓储、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等4.1.5 能源方针能源方针确定了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行动纲领、应当履行的责任和对社会及相关方做出的承诺能源方针是企业整体方针的一部分企业应当结合政府、行业的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方针,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能源方针,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发布,应体现最高管理者对能源问题的承诺、态度和指导思想钢铁企业制定、发布和修订能源方针时应确保其满足GB/T 23331-2012 对此项内容的要求可遵循以下步骤:a) 收集相关信息:如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划,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理念、总体目标和能源管理绩效等;b) 充分讨论:在企业内部进行讨论,达成共识讨论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核心价值观;与其他方针的协调;企业的管理基础和自身资源状况;当地区域的特定条件;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的可行性;相关方的要求和指导原则等。
c) 签署发布:能源方针应当形成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正式批准发布,并以高效的方式沟通,能够为相关方所获取,可以采取会议、文件、网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d) 评审修订:为使能源方针能够适应内外部情况的变化(例如, 产品结构的改变,节能技术的应用及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布更新等),企业应当在管理评审时对能源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4.2 体系策划阶段策划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方针的关键环节策划结果决定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全面性、适宜性和有效性GB/T 23331-2012 4.4 对策划阶段主要有五方面的要求,包括识别、评价和落实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开展能源评审,确定能源管理基准,确定能源绩效参数,确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2.1 总则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输入的用能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策划输出要形成文件策划流程概念如图 1 所示4.4.3能源评审)工具方法能源审计、能源需求分析、精益能量分析、基本负荷分析、最佳技术评价、夹点分析、能量平衡、标杆比对、物料平衡、物流分析、专家诊断、统计模型分析数据信息流程图、能流图、设备清单、调查数据表、能源数据报表在哪个环节能实现最大化的节约? 如何考虑改进机会的优先顺序? 有必要进一步调查吗?有可更新或可选择的机会吗?什么活动和因素影响能源使用? 如何将这些影响量化?哪个环节使用了最多的能源? 在哪里有最大节能潜力?识别改进机会识别相关变量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分析能源数据过去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