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称谓一.填空题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9.花甲(耳顺):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13.童龀[chn]: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这个词,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14.黄口:十岁以下 15.鲐背:指长寿老人16.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17.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18.及笄:女子十五岁,表示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9.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20.【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21、二、选择题 1、下列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①而立 ②弱冠 ③期颐 ④耄耋⑤不惑 ⑥花甲 ⑦豆蔻A.⑦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⑦③①⑤⑥④C.②⑦①⑤⑥③④ D.⑦②①⑤⑥④③2、正确的一项:B 解析 A.30而立 C. 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A. 李娜23岁时就收获了自已在世界女子网坛的第一个巡回赛冠军,那年她刚过而立之年B. B.《礼记》曰:“幼名,冠字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及笄礼而字C.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3、正确的B 解析 A. “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 C. “不惑”代称四十岁 D“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A.少年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而立之年”是指四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五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4、正确的是c 解析A.男子 B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D弱冠指成年男子A.古时女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A. 小宗说:“所有同学把最美好的豆蔻年华留在了湘一C.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5、 错误的一项是:D 解析:花甲是60岁A. “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B.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C.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6、 错误的一项是:C 解析:垂髫错误A.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B.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C.以下都是老人称谓:斑白、黄发、垂髫、皓首、久寿、姥、暮齿D.克壮是指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半老徐娘是指女子三十岁7.错误的一项是A 解析:是男十五岁~二十岁A.舞象:女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B.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C.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D.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8、错误的一项是( D ) 解析:应是20岁A.12岁(女)——金钗之年: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B.15岁(女)——及笄(jī)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C.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D.18岁(女)——桃李年华:语出陆游诗:“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