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圆》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4页
文档ID:49775570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圆》_第1页
1/4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4.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简单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认识的扩展,是对曲线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物体引出圆,再凭借图形物体画出圆,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通过度量发现圆的特征教具准备:圆的认识的多媒体课件、圆纸片、圆形物体、线、图钉、圆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一、导入新课1.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师:这里有一段录像,想看吗?(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把汽车行驶、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圆形交通标志、交叉路口的圆形转盘等事物串联起来播放一段录像,并伴有必要的声音,闪动有关物体上的圆.)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发现?还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怎么画圆?圆有哪些名称?圆的周长、面积怎么求?……)教师指出:圆在生活中确实广泛存在并有大量的运用,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圆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探究与体验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的形状.教师提问: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让每个同学借助实物画一个圆,再把所画的圆剪下来.教师再让每个同学把自己剪的圆对折,愿折几次就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学生能发现圆心、直径、半径等知识,教师随学生汇报及时引导、点拨:概括出: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学生汇报时如能发现直径、半径有无数条,则教师及时强调,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如学生不能发现,则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一知识点 学生汇报时如发现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则引导全体学生理解,如学生不能发现,则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纸圆片上画出三条直径,三条半径,然后四人小组一起,用直尺量一量你们手中的圆的半径、直径,看能发现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3、学习圆的画法.提问:用哪些工具可以画圆?生:用实物画圆、用绳子画、用圆规画。

教师指出:画大小符合要求的圆,我们通常要用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教师在屏幕上显示用圆规画圆的动态过程,并伴有解说词(或教师直接用圆规演示圆的画法).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学生画后,说一说画圆的体会,随之小结画圆的步骤,并在屏幕上显示画圆的三个步骤:①分开圆规的两脚,确定半径;②固定圆规有针尖的脚,确定圆心;③旋转有铅笔尖的一只脚,画出一学生用上面的方法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圆心、半径、直径.教师指出: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屏幕上动态显示在不同位置,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包括同心圆.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画、剪、折圆,引起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指一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实践与应用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十二第1~5题.(1)第1题学生说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圆.最后把球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它是不是圆,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让学生明确,球的切面才是圆.(2)教师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回答问题,再通过计算机演示车轮是方的、三角形的、车轮是圆的但车轴不在圆心、车轮是圆的车轴又在圆心等各种情况在行进中的状态,以加深学生的理解.(3)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怎么想的。

4)第4题先提问:第(3)小题给出的数据是什么?画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5)第5题,第(1)小题做后教师可追问:为什么这一条是直径?从而使学生对直径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第(2)小题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圆中的几条线段,通过操作发现直径最长,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第(3)小题让学生运用在第(2)小题的练习中发现的规律进行实际的应用,练习时可让学生选择圆形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先让学生独立画,画后请几名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2.操作.(1)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学生动手量画)(2)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四、反思体验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请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心(O)─→位置半径(r)─→大小直径(d)在同一个圆里r=d/2 ↑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对每节课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探究与体验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教师依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再出示圆,提问:这是一个圆,谁能联系前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出: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圆的面积呢?学生拿出学具,试着拼一拼,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提问: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你们发现什么?生: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圆的半径是r,即 = =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圆的面积=πr×r=πr2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现在只要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2.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指名读题,让学生试着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过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实践与应用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1.第1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圆的面积公式写成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书写格式对不对,写没写单位名称.订正时了解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2.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除了注意学生在做第1题时易犯的错误外,还要检查学生有没有把第(2)小题的直径当半径直接计算的,订正时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4.第4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第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直接计算.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半径,再计算.5.第5题,让学生读题,看着右面的示意图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巩固新知,加强理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