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新高三年级入学撰底考试生物学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 细胞膜中所有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 细胞核中核仁的体积和核孔的数量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无论哪种生物膜,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都是运动的,蛋白质大多数是运动的,B错误;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C正确;D、细胞核中核仁的体积和核孔的数量会随着代谢强度变化而变化,D正确。
故选B2. 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都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再进行无氧呼吸B. 果醋制作依赖于醋酸菌,制作过程中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C. 泡菜制作依赖于乳酸菌,乳酸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 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所需的微生物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果酒制作原理: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制作原理:利用醋酸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或者乙醇转化为醋酸;泡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 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后下降至相对稳定详解】A、果酒制作依赖于酵母菌,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再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正确;B、醋酸菌属于好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充气口和排气口始终都要打开,B错误;C、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3. 某种高等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AaXBY,该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的A、a用红色荧光标记,B用绿色荧光标记,然后在不含荧光的培养基中培养。
假设该精原细胞只进行1次有丝分裂或1次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数量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某细胞中既有红色荧光也有绿色荧光,则该细胞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B. 如果某细胞中没有绿色荧光,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 如果某细胞含有2个红色荧光和2个绿色荧光,则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D. 如果某细胞只含有2个红色荧光,则该细胞完成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Y或aY【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染色体复制一次,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一次,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细胞一分为二,分开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详解】A、该精原细胞的A、a被红色荧光所标记,B被绿色荧光所标记,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间期复制后含有2个A、2个a和2个B,红色荧光有4个,绿色荧光有2个,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会同时含有被标记的A(a)和B,所以如果某细胞中既有红色荧光也有绿色荧光,则该细胞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B、如果某细胞不含绿色荧光,则说明不含X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Ⅱ,所以其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B正确;C、如果某细胞有2个红色荧光和2个绿色荧光,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分裂Ⅱ,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D、如果某细胞只含有2个红色荧光,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且细胞中无X染色体而含Y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完成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Y或aY,D正确。
故选C4. 研究发现,耐盐碱水稻的耐盐碱基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A_bb和aaB_为一种表型,A_B_为另一种表型现有两株纯合品系甲(AAbb)和乙(aaBB),它们都属于中等耐盐碱,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高耐盐碱水稻植株(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a和B、b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或后期均可自由组合B. 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是高耐盐碱水稻,但不能稳定遗传C. 培养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的花药,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达到育种目的D. 甲和乙杂交得到F1后,使F1连续自交并不断淘汰,可获得符合要求的品种【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过程:(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2)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优点: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由于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A、a和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是高耐盐碱水稻,但由于是杂合体,所以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C、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是AaBb,培养F1的花药可以得到四种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即可从中选择出基因型为AABB的高耐盐碱纯合品种,C正确;D、如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用甲和乙杂交得到F1后,使F1连续自交并不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符合要求的品种,D正确。
故选A5. 如图为中心法则模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 过程②和④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 T细胞感染HIV后进行过程③所需模板和酶均来自HIVD.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过程②的模板和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①~④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详解】A、过程①是DNA的复制,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过程②转录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G-C、C-G,过程④翻译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G-C、C-G,B错误;C、HIV感染T细胞后可以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HIV的RNA,逆转录酶也来自HIV,C正确;D、过程②的模板和产物分别是DNA和RNA,DNA中不含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6.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带来困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抗生素是诱发耐药性基因产生的主要因素B. 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可以降低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位于其链状DNA上D.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和抗生素都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所以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会改变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方向,从而降低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详解】A、抗生素发挥的是选择作用,提高耐药基因频率,而不是诱发产生耐药基因的因素,A错误;B、只使用一种抗生素,会朝着一个方向提高耐药基因频率,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会改变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方向,从而降低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B正确;C、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DNA,染色体上的DNA才属于链状DNA,C错误;D、作为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来自病毒和病菌,抗生素属于杀菌物质,不能作为抗原物质,D错误7. 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图2是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B. 图1中A具有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质的功能C. 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降低会使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降低D. 图2中曲线I的AB段钠离子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①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信号就通过突触传递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②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的低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详解】A、突触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或神经元与腺体细胞之间,因此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A正确;B、图1中的A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所以能体现出细胞膜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该受体还可以运输钠离子,因此还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B正确;C、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代表动作电位的大小,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所以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则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也会降低,C正确;D、由于钠离子在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所以图2中曲线I的AB段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8. 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的是性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则②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 若该图表示的是反射弧,则丙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C. 若该图表示的是饥饿状态血糖调节过程且①、②表示物质,则丙可以表示肝细胞D. 若该图是吃了过咸食物后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①、②表示同一种物质,则乙为垂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则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乙分泌的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激素①才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反射弧,则甲是感受器,①是传入神经,乙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丙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B正确;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饥饿状态血糖调节过程且①、②表示物质,则甲是下丘脑,乙是胰岛A细胞,①是神经递质,②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所以丙可能表示肝细胞,C正确;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则①、②表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甲)分泌并由垂体(乙)释放的,D正确9. 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