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7053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自主赏析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筼(yun)筜偃(yn)竹 蜩(tio)腹B蛇蚹(f) 鹘(h)落 缣(jin)素C相蹑(sh) 萃(cu)于 寒梢(sho)D箨(tu)龙 曝(bo)书画 畴(chu)昔【答案】B(A筼:yn,C蹑:ni,D曝:p)2下面句子中的“以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吾始闻汝名,以为豪。B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D未始以为忧也。【答案】B(B是认为,其它都是“以(之)为”)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与可以书遗余曰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

2、已困矣D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答案】AD(都当“送给”讲)4下面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A而吾以捕蛇独存B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答案】D(例句和D当“仅,只有”讲,AB独自,C难道)5下列句子中的“具”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而节叶具焉B修守战之具C为具牛酒饭食D良乃入,具告沛公E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答案】AE(都当“齐备,具备”讲,B器械,C准备,D全部,一五一十地)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是连词的一组是()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吾将以为袜。与可以书遗余曰。与可无以

3、答。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ABCD【答案】A(相当于连词“而”,目的连词“来”)7下面对文章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这实际是主张意在笔先,反对临画敷衍。B“兔起鹘落”用了比喻的手法,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神速。C子由的墨竹赋用“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两个典故来与文同画竹作类比,说明了文同画竹具有高超的技巧。D“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文同的“投”与“骂”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答案】C(这两个典故把文同画竹的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提高到“有道”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停留在绘画技巧本身。)8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本文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筼筜谷偃竹图的基础。作者指出画竹先要认真观察体味,“得成竹于胸中”,之后,迅速捕捉“少纵则逝”的创作灵感,最后“振笔直遂”,达到“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统一。通过庖丁解牛和轮扁石斤轮两个典故,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B文章第一段不仅写出文与可的画论及自己对此画论的感觉和体会,也写出自己对文与可高妙的画技、卓绝的见解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C中间部分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其风趣、旷达。D文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

5、直。从中可见作者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而文与可一旦去世,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整篇文章是以悲为主调,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中的。最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答案】D(“所以气氛中的”不对。)二、语段精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912题。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6、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略:简略。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D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答案】B(B项,略:大概,大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C项,焉:句末语气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于彼”。A项,以:介词,“把”。B项,而:连词,表转折,“却”。D项,之:结构助词,“的”)11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

8、着真情实感。C选文第一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答案】A(A项,选文部分没有议论,原文第一段主要用的是议论)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_(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_【答案】(1)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2)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满了桌子。三、

9、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

10、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13第段中,曹操

11、“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_【答案】因为曹操认为自己的胜利是侥幸,而谏阻者所言是万全之策。1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1)_。(2)_。【答案】(1)东关之败后司马昭怒斩王仪(2)官渡之败后袁绍冤杀田丰15题目中的“收”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_【答案】一个“收”可以说是作者对曹操及司马师兄弟的人格否定。作者认为他们本性奸逆,能宽容待人只是用兵之际的收买人心之举,并非其人品高尚、宽宏大度。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B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

12、C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D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答案】D(“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不对。)四、高考热点1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1)在这个关键点上(2)加强我国科技知识与信息生产传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3)人类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夜(4)不仅会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5)世界科技发展的路径与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道路处于历史性的交汇点(6)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7)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_【答案】(3)(7)(5)(1)(2)(4)(6)(文段从“人类”的大背景入手,指出世界科技发展的状态,然后提出我国科技知识与信息生产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18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蒋波)今日下午,“华谊音乐”官方微博发公告,公布姚贝娜的遗体告别会将于20日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死于北京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