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6800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云南的歌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 编写日期: 编号: 领导审核: 家长签字:年级八学科语文主编人张运祥研讨时间班级课题16、云南的歌会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目标导航1、感知文章内容并赏析云南歌会。2、把握人物描写方法。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4、认识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感受民间文化气息。自主学习(词汇等基础知识点方面的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 熹( )微2、根据解释写词语。 (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 ):形容直往上升。 (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快活的样子。( )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

2、晨的)。(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合作探究:(本节课新知识点)探究一1、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用四字短语给它们各起一个小标题。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2、三个场面是云南歌会的经典表现形式,请分别说出其所描写内容的侧重点。(1)山野对歌:主要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对歌,是男女对歌才智的比拼。重点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神态,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了对歌者动人的美。(2)山路漫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下,人们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民俗,从而使民俗事项有了个性鲜明的地域特征。云南人民祖祖辈辈都

3、生活在这清美秀丽但又相对封闭的生态空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面的文艺活动很难进入,于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用心灵与自然进行交流,因而产生了优美的民歌及歌会。文段主要描写了歌者即兴自由的歌唱,这是发自内心的歌唱。这里重点描写了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的环境:天蓝、花艳、鸟鸣。在这秀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3)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族歌会的展览,场面宏大、气势壮观、盛况空前。民俗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在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进而形成了民俗集体文化事项。这里重点描写了歌会的场面,通过描写场面,传达出对歌会的赞美。全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云南歌会的人物、环境、民俗的

4、赞美,这形式美、环境美、民俗美合在一起就是民族的文化美。 3、这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那种歌会,给大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山野对歌的特点是:地点形式别开生面。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相去不远,却互不见面。参加人员四方高手(特别是一位年轻妇女)。对歌内容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等。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抗赛,也就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2)山路漫歌的特点是:地点形式乡下赶马路上。参加人员三三五五的赶马女孩子。对歌内容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对歌方式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最为突出的特点是

5、: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对歌,体现了自然、淳朴的本色美。(3)村寨传歌的特点是:地点形式村寨住处院子两楼和长长屋檐下。六人一桌,坐满三十桌,每桌轮流唱。参加人员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对歌内容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的曲子。对歌方式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集会的目的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悉为止。这是一次民歌的展示,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探究二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1) 山野

6、对歌重点写的是位年轻妇女。(2)山路漫歌重点描写的是赶马的女孩子。作者着力描写她们稚嫩的略带沙哑的嗓音,是为了突出山路漫歌时的淳朴的本色美。(3)村寨传歌重点刻画的是一个年过七十的吹鼓手。 2、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是都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2)不同点是描写刻画人物时方法各不相同。例如:山野对歌,作者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点是对一个年轻妇女的描写,但紧接着在第3自然段作者说“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继而由点及面泛泛描写众多云南年轻妇女的性情、脸庞、牙齿、穿着打扮,特别是抓住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来描写了她们的衣裤、

7、围裙、鞋等美丽的装饰。由此可见,在这里作者的目的不是赞扬一个妇女的美丽和聪明机智,而是云南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妇女的勤劳、美丽和智慧。 3、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探究三【品味亮点词语】1.“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一句中的“多”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如果去掉“多”,就不准确精当了。2.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运用了一系列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轻轻”“理理”“拍拍”“笑笑”一系列叠词的运用,表现了年轻妇女的含蓄、质朴及对歌得胜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具有一种洒脱的自然美。【感悟精彩句子】1.“由呈贡赶火车进城

8、,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句话叙述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这句话用记叙的写法对赶火车的情况作了交代。骑马赶火车充满情趣,既表现了地域的偏远和风情的独特,也为下文听歌做铺垫。2.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描绘“村寨传歌”场面中每桌轮流低唱的情景,作者由极其轻柔的声音,生发出无穷的联想,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3.对老吹鼓手的描写,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年纪已过了七十,牙齿早脱光了”,这是典型的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虽然年纪很大了,在歌会上仍然兴奋活跃,热情专注。写出

9、了集会的悠久历史传统和长盛不衰,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呼应了文章开头。4.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老太婆的话有何用意?作者巧妙地用小时候听到的老太婆的口头语结束全篇,亲切自然,表达了云南人民对歌会的在意和向往。也是从另一角度对盛会进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金满斗会”由衷的赞叹。拓展延伸:课后练习 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课件展示两个人物描写片段)(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表你们的见解。能力提升: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