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4144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界首市王烈桥中心学校 张建森复习目标1、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文言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会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4、知道本文在详略安排上的特点。复习重点1、掌握本课文言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会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难点准确翻译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说明本课复习目标。二、背诵课文指名背诵课文,然后齐背。三、复习重点字词句,练习翻译1、复习重点词语古今异义词齐师伐我 师:军队。伐:讨伐,攻打。 又何间焉 间:参与。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牺牲玉帛 牺牲:牛、羊、猪等祭祀用品。

2、 弗敢加也 加:虚报。必以信 信:实情。 小大之狱 狱:案件。 虽不能察 虽:即使。必以情 情:实情。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再而衰 再:第二次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活用词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下视其辙 下:名词用作动词,下车。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形容词用作动词,个人专有。2、复习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省略句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

3、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竭尽了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倒装句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在长勺交战。 3、练习翻译三、复习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及主旨。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也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内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2、回顾文章结构第一段:写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

4、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第1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第2层: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把鲁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写:写鲁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第三段:战后总结,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抓住有利战机(反击时机)彼竭我盈,故克之。善于详察敌情(追击时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作战论战

5、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请从释疑3、回顾人物形象1、曹刿: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危难的责任感。(不顾劝阻执意求见:请见、乃入见、请从)具有正确的战略思想。(不谈战事而先谈政治民情:“取信于民”才有战斗条件)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容镇定,举止机智而谨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2、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3、鲁庄公“鄙”的表现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战时:急躁冒进,不察敌情;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4、鲁庄公的可取之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亲临战场,虚心求教。“公将战”表现其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其取信于民。“公与之乘”表现其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其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其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的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其胸怀宽广,从善如流。四、写作技巧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围绕“论点”这个中心来写,凡与“论”有关的就详写,如战前准备,作战指挥和取胜原因的分析;关系不大的就略写,如战争的过程;与“论战”无关的则一概不提,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的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这样的详略处理有力地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3、大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五、巩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