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3797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一、教学目标: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材分析:二、教学重点:目标、 三、教学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四、教具: 多媒体五、预习指导: 自读两篇文章各次以上,注意断句及个别字读音 结合注释,粗识大意 搜集有关孟子及孟子的简要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关于西路军胜利的原因的论述,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

2、、了解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二遍,再由教师范读课文() 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交流)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问题一二) 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

3、”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指名人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 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问题三四五)()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

4、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难度较大,教师可视情况作以讲解) 教师巡视解疑,并进行调控 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总结() 附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