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92083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习题2一、选择题1、目前,海水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A潮汐发电B洋流发电C海啸发电D温差发电2、关于海洋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埋藏于大陆架浅海底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海洋能源资源B海洋能是可以再生和清洁的能源C海洋能源量密集,便于开发D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且工程投资少3、在海洋能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温差能B盐差能C潮汐能D洋流能4、海洋能是一种( )A常规能源B二次能源C新能源D对环境污染大5、下列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已进入实用阶段的是( )A潮汐能和波浪能B潮汐能和洋流能C潮汐能和温差能D波浪能和盐差能6、海洋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原因

2、是( )A总量大B时空分布均匀C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和天体间的万有引力D能源来源于地壳内部7、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建立在( )A英国B荷兰C法国D德国8、关于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因海岸线曲折,潮汐能丰富B我国因海岸线漫长,潮汐能丰富C我国目前还没建成潮汐能电站D我国能源丰富,不需开发潮汐能9、潮汐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势高低起伏产生水位差B天体引力为使海水产生潮差C河段弯曲产生的潮汐D地壳运动产生水位差10、一般而言,波浪能能量最大的季节在( )A秋季B冬季C夏季D春季11、波浪能集中分布在( )A极地季风带B西风带C信风带D赤道附近12、波浪能和风能、太阳能比较

3、其优势是( )A能量大B利用方便C投资少D一年四季都可用13、目前,海洋能作为新能源,但开发不广泛,其原因是( )A蕴藏能量有限B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开发的危险性大C能量大,辐射强,污染大D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14、能量来自天体引力的海洋能是( )A盐类物质B海底石油C潮汐能D砂、贝壳类建筑材料15、下列关于海洋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能是指海洋中的所有能源的总称B海洋能为非可再生资源C海洋能的最大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D海洋能的总量巨大,单位面积所拥有的能量也大16、我国的下列海域潮汐能最丰富的是( )A辽东湾B渤海湾C北部湾D杭州湾17、在温带地区的冬季海域,可以利用的波

4、浪能能量最大的原因是( )A南北温差大,风力大B天体的引力冬季大于夏季C冬季耗费的能源多于夏季D冬季洋流的势力强18、下列省区中既有核电站又有潮汐能电站的是( )A鲁B沪C浙D粤19、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20、海盐生产需要充足的日照和淤泥质海滩,据此条件我国海盐产量最多的地区是( )A南海、渤海沿岸B渤海、黄海沿岸C黄海、南海沿岸D东海、渤海沿岸二、综合题21、回答有关潮汐的问题。(1)海边白天海水涨落叫“潮”,晚上海水涨落叫“汐”。潮汐现象与太阳、月球引潮力有关。实际上太阳引潮力比月球引潮力要小些,其原因是( )A太阳质量大B月球质量小C日地

5、距离远大于月地距离D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相近(2)一天中可以观察到同一点海水涨落两次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月球的公转D月球的自转(3)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怒潮大作,苏东坡赞叹这个世界闻名的大潮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请分析钱塘秋潮壮观的原因。天文因素:_地理因素:A、杭州湾的位置及形状,_; B、主要盛行风向,以_为主;C、钱塘江流向为_,与潮头顶撞,加上秋季水势较_,加剧潮涌。(4)人类利用潮汐发电,按潮汐能的特点,它属于A清洁无污染的能源B可再生能源C海洋能源D新能源(5)请对钱塘江潮的利弊作以分析。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A 4、C 5、A6、C 7、D 8、B 9、B 10、B11、B 12、D 13、D 14、C 15、C16、D 17、A 18、C 19、D 20、B二、综合题21、(1)C (2)B (3) 日地月大致为一条直线,两种引力相互叠加,引力最大,形成高潮 三角洲海湾 东南风 自西向东 大 (4)ABCD (5)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弊:引起海水入侵,淹没农田房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