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8539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季风(2)教案中图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季风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季风概念;亚洲季风的成因;季风气候的特点;季风给人类或农业造成的利弊影响。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建立在气压与风、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与气候的学习基础上,既是对形成气候因素的补充,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台风、寒潮与梅雨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大气圈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亚洲季风图”,说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及特征的异同点;能够分析季风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一些影响。2、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学习本课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

2、通过对比分析季风给人类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增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形成亚洲季风的主要原因;季风影响下的气候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差异。难点: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四、教学安排共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材料导入:上海某年12月27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全市普降大雪,市区积雪最大深度为5厘米,郊区的金山县最大积雪深10厘米,28日、29日平均气温均低至零下4.8,29日市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8,导致全市5万余处水管冻裂,7千多只塑料小水表爆裂,5.4万余户居民供水受影响,数万户

3、居民因部分煤气设备结冰,无“气”举炊。冰雪满地,交通事故高发,仅27日一天就发生大小交通事故百余起。虹桥机场关闭,莘松高速公路、南浦大桥、吴凇路闸桥封闭,数百趟火车晚点、迟发或停驶,医院门、急诊骨折病人增至以往的数倍。教师设问:在这个季节,上海为什么会受到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呢?【设计思想】结合气象信息报道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关注,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又设置了疑问,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而激发释疑解惑的热情。(二)新课教学1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展示幻灯片:(1)读“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讨论分析:在亚洲印度附近副热带地区,为什么是低压,而不是副热带高

4、压?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2)读“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讨论分析:北半球冬季,亚洲副极地是什么气压?原因是什么?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3)读图“亚洲季风”图,分析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这样流动?(4)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为什么?(5)读“亚洲季风”图,分析南亚1月、7月各吹什么风,为什么?各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探究的问题,制定组内合作学习方案,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参与探究活动。阅读课本、地图册及相关资料,记录要点,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组达成共识。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同时,教师巡回观察学生分组学习状况,适时帮助、

5、鼓励或点拨,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特别留意参与程度不够的学生。【设计思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探究题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意识,能与别人交流,达成共识。2构建知识,提升能力。师生互动分析、解决问题:(1)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陆的气压状况将发生季节性转换。(课件演示) (2)师生共同填写下表。海陆分布特点气压分布特点北半球海陆面积相当且相间分布陆地、海洋分别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随季节发生变换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且中高纬度地区海洋连

6、续分布地表性质均一,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季风的形成教师展示青浦地区的有关图片说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教师课件演示说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课件FLASH动画重点演示分析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教师展示地图突出东亚位置,说明: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学生活动:读 “亚洲季风”图,完成下表: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表。季风特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主要风向东南风偏北风西南风东北风主要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季风性质暖、湿冷、干热、湿温、

7、干【设计思想】通过对探究问题的合作分析,学生能初步“识记”和“理解”,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部分学生还有疑团未解。因此,这一阶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网络化、系统化、纲要化、图表化,并通过课件逐步展示,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第二,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结合简练的语言,突破难点,强化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课时:教师承转:季风对气候产生影响,而气温和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1、播放录像: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教师设问

8、: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极大,通过以上录像看出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那么季风气候到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呢?【设计思想】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作为情景来引起学生分析气候因素。利用与同纬度大陆的其他地区相比,得出季风气候明显的特点。2、展示课件:“世界7月等温线图”;“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七月平均气温比较表”。地点北京里斯本哈尔滨巴黎纬度39054N390N45045N48058N7月平均气温264222318估计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从而得出有利条件之一:热量条件较为优越。3、教师进一步设问:农业生产光有热量条件肯定不够,那么还有其他有利条件吗?课件

9、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上显示三组纬度相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组讨论,比较每组气候的不同,再归纳季风气候的有利特点。估计学生会很快得出季风气候的有利条件之二: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雨热同期。师生共同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我国夏季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有利于农业生产,且东北是世界水稻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设计思想】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教给学生运用对比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承转:季风给我们带来了丰沛的热量和雨

10、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灾害,下面我们来分析究竟会有哪些灾害,以此来提高防御自然灾害,发展我们的生产。4、展示几组纬度相当地区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展示“哈尔滨之冬”、“巴黎之冬”图片,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特点。估计学生能得出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相比偏冷。教师设问:形成这样的低温原因是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设问:这样的低温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害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活跃课堂气氛。展示材料:1991年4月12日上海连续两天因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霜冻和冰冻天气,此时正值春栽季节,4月2日出现的超历史强低温使全市近4万亩春播蔬菜遭受冻害,麦子不孕小穗较常年增加明显。估计学

11、生会说出寒潮,教师进一步拓展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与早霜,这些都将影响农业的收成。5、教师承转设问:冬季风频频南下,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那么夏季风会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呢?师生共同观看FLASH课件:“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雨带的移动”。师生共同探讨得出我国一般年份由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使得部分地区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导致洪涝灾害;冬春少雨,特别是华北春旱,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生产。教师承转:一般年份会出现这样情况,但有的年份又会出现特殊情况。6、播放视频:2003年我国南方干旱,北方黄河、淮河洪水。教师设问:2003年与1998年(长江洪水,北方干旱)比较,旱涝灾害的分布地区

12、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FLASH动画(夏季风强、弱年份),得出夏季风强,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往往南涝北旱,不利于农业生产。【设计思想】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季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并以此来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7、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表格。夏季风冬季风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对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我国广大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利与弊利:水热条件好,对农作物(水稻)的生长十分有利。弊:水旱灾害频繁,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

13、南涝北旱【设计思想】通过填表形式完成两种季风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利与弊影响等比较来检验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三)作业训练结合上面讨论的表格,课后查阅报刊杂志,或者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个学习小组出一期以“季风与天气”为主题的地理小报。各小组将自己的创作成果贴在教室的后墙上,有条件的制作成网页,与别人分享。六、专家评析1、教学内容开放。本课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对本地气候的体验,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2、活动设计精心。教师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

14、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帮助学生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经过探究得出新的知识。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3、图像利用充分。充分利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季风图、景观图、几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符合生产作业要求的工作服,袖口与腰带必须牢牢扎紧,不得穿破损工作服,以免在机器运行或设备旋转时受到伤害-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