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阁夜、李凭箜篌引》习题1

j****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5页
文档ID:99839902
《阁夜、李凭箜篌引》习题1_第1页
1/5

《阁夜、李凭箜篌引》习题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疲乏(fá)  积忿(fèn)  淫威(yín)  缔造(tí)B.奢望(shē) 昂然(ánɡ) 纠缠(jiū) 颓废(tuí)C.神妪(yù) 芙蓉(rónɡ) 谦恭(ɡōnɡ) 毗邻(bí)D.颤栗(lì) 突兀(wù) 雕琢(zhuó) 谄媚(xiǎn)解析 A.“缔”应读“dì”C.“毗”应读“pí”D.“谄”应读“chǎn”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雪霁 凝云 颓然 星河影动B.鱼樵 芙蓉 不眠 昆山玉碎C.寂蓼 女娲 夷歌 石破天惊D.箜篌 神妪 鼓角 层层相因解析 B.鱼樵—渔樵C.寂蓼—寂寥D.层层相因—陈陈相因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解析 景:影,日光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 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 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答案 D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阅读《阁夜》,回答5~6题阁 夜杜 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声”“影”二字作者用“声”字传出所闻,一个“影”字传出所见,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战鼓声声、动荡不安的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内心感受6.全诗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②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①④句描写战乱频繁与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采用对比手法。

五更鼓角声悲壮”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不太平采用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就没有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痛苦心情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阅读《李凭箜篌引》,回答7~9题李凭箜篌引李 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7.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今指中原地区B.芙蓉泣露香兰笑 笑:形容乐声欢快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D.露脚斜飞湿寒兔 露脚:露珠下滴解析 A.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答案 A8.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此题渗透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课标理念。

答案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9.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0~11题恨 别①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10.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11.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2)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13题昌谷北园新笋①四首(其二)李 贺斫取青光写楚辞②,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注】 ①李贺曾以“龙材”自责,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②楚辞:代指诗人自己创作的歌诗12.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13.诗的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末句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14~15题驻马听·吹白 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14.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蕴不绝,妙笔!解析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说作者听“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答案 AB15.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