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82808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塞上听吹笛释标题“塞上”即边塞,“笛”即管乐器,边塞诗中的笛通常指羌笛,属于一种意象,表示边境战事和将士们的生活。这一标题带有鲜明的边塞诗特征。知作者高適(704765),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明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年(722)至十五年(727)。高適曾一

2、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又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析技巧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提示:眼前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虚”。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那色那香一夜之间洒满了边塞的关隘山川。悟意旨2你认为本诗的思

3、想是低沉的还是积极的?请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前两句景物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参考答案:我认为并不低沉。这首诗充满了边塞诗中不常见的和平宁静气氛,诗中的哀怨凄清之气已被边塞和平宁静的风光冲淡,基调显得开朗壮阔。听笛而想到梅花飘落,其实也蕴含着故园之思。只是这种情绪并不低沉,反而带有一种盛世的豪情,哀而不伤。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释标题“走马川”是这首诗的正题,是歌曲名;“奉送出师西征”是副题,是诗题。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知作者岑参(717?769?),祖籍南阳(今属河南

4、),曾任嘉州刺史。先后两次出塞约六年。描绘边塞风光之作,瑰奇壮丽,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与高適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岑嘉州集。明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赏形象1试分析“平沙莽莽”“石乱走”两幅画面的表意作用。提示:从“平沙莽莽”“石乱走”两幅画面营造的环境入手。参考答案:“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析技巧2“汉家大将西出师”和“五花”“连钱”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5、。提示:相关性是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参考答案:借代。古诗里经常出现用前代的人和事借代当代的人和事,这里的“汉家大将西出师”,实际上是唐军出师;“五花”“连钱”借代名贵的战马。悟意旨3本诗衬托手法运用得很成功,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任举一处即可)提示:从本诗的主旨方面考虑各句对其的作用。参考答案:开头五句,写塞上黄沙莽莽,狂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情景,起到烘托大军压境,一场激烈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气氛,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汉家大将西出师”,巧妙地借对方的强大反衬出己方的更强。“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三句,加上上面“风头如刀面如割”,皆极言塞上夜行军之辛苦,主要

6、是为了衬托将士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任举一处意近即可)古 从 军 行释标题“从军行”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这首诗写当代之事,讽刺唐玄宗的开边西北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同样也表明是拟古之意。知作者李颀(690753?),唐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以边塞诗著称。高適、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朋友。有李颀集。明背景唐玄宗时,开边西北,由于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灾难。诗人有感时事,故作古从军行加以讽刺。品语言1本诗的诗眼是哪句?请简要分析。提示: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参考答案

7、:“空见蒲桃入汉家”是诗眼。因为本诗是讽喻诗,是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句就是借“蒲桃入汉”这一典故有力地揭示了主题,前面的铺陈在这句有了着落。析技巧2结合注释,指出本诗运用的典故,并分析这些典故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提示:根据典故含义判断典故,了解典故正用、反用等种类,分析作用。参考答案:运用了公主琵琶、玉门被遮、蒲桃入汉等典故。作用:这些典故,暗示了唐王朝帝王的好大喜功、草菅人命。有些话不好直说,可以借助典故曲折地表达出来;同时,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原来古今帝王都不体恤民生。3.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提示:从结构、主旨上思考作用。参考答案:这两句话承上启

8、下,上面写边塞的艰苦生活,下面借此抒发对战事造成危害的不满。同时,这两句用烘托的手法,强化了边关将士的哀怨、痛苦之情。从军行七首(其四)知作者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又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补注解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二是突厥。当时河西节度使的

9、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河西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1.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内涵五层意思,试分析。答:_参考答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百战”是战争频繁、敌军强悍,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荒凉;“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而漫长。2“不破楼兰终不还”运用“破楼兰”这一典故,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既有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也有坚信战争必胜的信念。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知作者

1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之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补注解玄宗即位以后,为了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欲望,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不义战争。天宝六年(747)令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八年(749)又令哥舒翰领兵十万再次攻打石堡城,兵士死亡

11、过半,血流成河;十年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南诏,死者六万;又令高仙芝攻大食,安禄山攻契丹,两地百姓深受其苦。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1诗的前四句,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试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队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2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前四句为辅,后四句为主旨。全诗欲抑先扬的手法,有力地衬托了主题。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知作者岑参(见本课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补注解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1本诗起首六句制造了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起篇也制造气氛,所用手法是否相同?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