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1795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男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男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男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男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男孩》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男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章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会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小男孩受伤的心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教学重难点对小男孩形象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这个世界上,和妈妈一样平等地付出爱的还有爸爸,无论是爸爸的爱还是妈妈的爱,只要有一方的爱是缺失的,最受伤的就是孩子,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受伤的小男孩。二、作者、作品介绍。魏志远,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小男孩选自他的小说集我以为你不在乎,另有文集关于生活和命运的断想

2、。文章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三、朗诵课文。四、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油渍( ) 痒痒( ) 濡( )湿 吮吸( ) 瞟( ) 黏( ) 摁( ) 咝( )五、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小男孩向父亲讨要生活费的过程中经历的几件事,写出了离异家庭中孩子受到的伤害。第二课时一、重新回顾文章,按着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出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故事开端(第1段):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索要生活费。故事发展(从“太阳已经偏西了”到“像叮满了小虫子”):小男孩在找爸爸的

3、路上坐电车,买冰棍,在电车上和小女孩的妈妈谈话等情景。故事高潮(从“小男孩开始上楼”到“小男孩的声音在夜里传得很远”):小男孩在二幢四单元九号楼上上下下找爸爸的情景。故事结局(最后一段):小男孩因没有要到生活费不能回家,晚上只得露宿菜场的凉棚。二、结合课文分析小男孩的形象,并说说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小男孩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1)天真特点:一切行为都显得那么稚气,与其九岁的年龄相吻合。表现:妈妈揍他屁股“手臂笔直地贴在身体两侧,看着妈妈的鼻尖。”妈妈讨厌他这样子小男孩便“收拢右脚,挺了一下胸脯”。看见妈妈嘴角有油渍仍然想提醒她。车站见到一只蚂蚁玩

4、得那样认真。见到小女孩吃着甜甜的雪糕流出口水,控制不住自己,买雪糕吃。上楼反复默念着要跟爸爸说的话。(2)善良特点:寂寞孤独无助时仍具爱心、亲情。表现:电车上对女孩见小女孩的妈妈“用手绢擦脸上的汗,又给小孩擦脸上的汗”,便“离开座位站起来”,说,你们坐。楼道里对爸爸虽然,爸爸抛弃了他,连每月生活费都不给他,即使找上门,爸爸都不认他,可临离开爸爸那座楼时,依然“边走边叫,爸爸”。(3)特点:九岁的小男孩的调皮、聪慧。表现:上车时人多他便贴在车门边上,“电车驶进站台的时候他把木片一扔就冲上去了。”“然后他看见了一个空位,他扑过去坐了下来。”下车时查票机智地躲过售票员的检查。楼下找爸爸把爸爸住的楼号

5、记得清清楚楚,把妈妈告诉他的话默念一遍又一遍,把和爸爸相关的每一细节都看得仔仔细细,甚至敲门还是喊门都要动一番脑筋三、典型意义。小男孩的不幸,直接原因来自父母的离异。但根本的还有其社会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未真正得到落实。作者塑造“小男孩”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他艺术地反映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批判像小男孩的爸爸妈妈那不负责任的态度,疾呼要真正落实我们的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四、概括一下文中妈妈和爸爸的人物形象,并分析作者塑造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人物定位:作品中都是略写人物。不懂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的离异夫妻。个性分析:夫妻离异,本是自己造成的,但他们都没有考虑给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妈妈不管孩子有什么困难,要孩子必须向爸爸要来生活费才能回家,把索要生活费的责任推到小男孩身上。爸爸虽自己亲生儿子找上门来,却视而不见。法院本判他要付给小男孩生活费,可小男孩找上门来他都不给。典型意义:折射我们公民法律意识淡薄,说明公民守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五、课堂小结。每个孩子都该是父母爱的结晶,我们的父母也的确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爱。现在就让我们回想一件父母为我们做的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的事情,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爱,并学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珍惜他们给予我们的每一份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