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0301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课教学设计辽阳市第二十中学 徐刚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本章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三角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和为900),以及有30角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而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更深入的学到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基本掌握了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用三角函数将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联系起来,解直角三角形.还会应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活动感知基础:学生已经经历了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探究及总结过程,利用计算器进行任意锐角的度数与其对应

2、的三角函数值的互换的操作,也能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器,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复习课,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本章各知识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逐步渗透“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学的建模思想.”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本章知识的能力.知识与技能:1以问题的形式梳理本章的内容,通过实例进一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使学生进一步会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2提升学生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理解水平和综合能力.突出策略: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的分析与知识归纳,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地把有关知识上升为数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技能.突破策略:通过例题及练习的思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能力.本章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此部分内容经常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每一个题都可结合

4、图形分析,会更清楚简捷.数与形相结合,是问题清晰,思路简捷有条理,是几何知识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最应该坚持实施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锐角三角函数中包含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和转化,都可从特殊角开始.转化思想:把直角三角形的线段比,转化为三角函数值或面积的比.数学的建模思想: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即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构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交流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归纳热身练习应用分析归纳与总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知识归纳设计内容:总结归纳直角三角形的边、角相关系,以及本章基

5、础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 a2+b2=c2.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 A+B=90.3、 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4、 4.特殊角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归纳总结,让学生把所做的练习题与知识点很自然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全面的掌握、理解并能应用这些知识点.教学实际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对本章知识点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第二环节 热身练习活动内容:学生独立练习:1.如图,在ABC中,C=90,AB=13,BC=5,求 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2.如图,在ABC中,C=90 (1)若sinA = 0.4, AB =

6、 8, 求 BC. (2)若cosA = , AC = 6, 求 AB. (3)若tanA = , BC = 9, 求 AC. 3.在RtABC中,C90,tanA1.2 ,AC5,求 BC的长 解:BC=AC tanA = 5 1.2 = 6设计意图:通过做几道练习题,巩固已实现的三角函数的基础目标(定义、特殊角的值、解直角三角形),及对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熟练利用计算器进行三角函数值及其对应的锐角度数间的互换;主要是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解题能力.教学实际效果:这些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相对比较简单,绝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准确度比较高,基本实现了设计意图. 第三环节 应用

7、分析设计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如图,码头A在码头B的正东方向,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为32海里,今有一货船由码头A出发,沿北偏西60方向航行到达小岛C处,此时测得码头B在南偏东45方向,求码头A与小岛C的距离( 1.732,结果精确到0.01海里)(2)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左侧P点处,测得大楼的顶部仰角为45,测得大楼底部俯角为30,求飞机与大楼之间的水平距离 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情景及已知条件,根据需要作出辅助线,联系三角函数解题;增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并能针对性的利用三角函数来解决.其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思想方

8、法.第四环节 归纳与总结1.准确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公式的变形求线段的长度.2.记熟30 ,60,45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用适当的三角函数求线段的长度.3.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五环节 作业布置导航练习册161页:第一章章末复习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单元复习课,单元复习课要注意练习和知识归纳兼顾,而且要合理分配练习和知识归纳的时间,最后一道题的时间有可能不够,应灵活处理,也可以考虑设为课后练习.整节课我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多倾听适当引导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