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77324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课 长恨歌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技能目标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认识作者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和对李杨爱情的同情知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

2、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知背景天宝十四年(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人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的事情。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知常识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

3、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体裁代表作品特点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歌行高适的燕歌行等一、字音识记1回眸(mu) 2.粉黛(di) 3.仙袂(mi)4鼙鼓(p) 5.城阙(qu) 6.花钿(din)7萦纡(

4、y) 8.旌旗(jn) 9.踌躇(chu)10衾被(qn) 11.临邛(qin) 12.绰约(chu)13玉扃(jin) 14.迤逦(y l) 15.凝睇(d)16人寰(hun) 17.钗擘(b) 18.马嵬(wi)二、词语释义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2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容颜姿色3姊妹弟兄皆列土 列土:封爵赐邑4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可羡5宛转娥眉马前死 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6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7遂教方士殷勤觅 殷勤:反复多次8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睡醒9含情凝睇谢君王 睇:微看10翠华摇摇行复止 复:又11东望都门信马归 信:听凭12遂教方士殷

5、勤觅 遂:于是13犹似霓裳羽衣舞 犹:还14惟将旧物表深情 惟:只能三、名句默写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3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4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6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本诗全篇扣住“长恨”这个中心,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由缠绵美好到天人永隔、相思苦恋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二人因爱情而荒淫祸国故事的叹恨,劝诫后来的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可重蹈覆辙,以免引来千古遗恨。1“

6、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 提示:从内容上来说,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来说,它统领全诗,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揭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为后文埋下伏笔。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如何写杨贵妃美貌的?答: 提示:此两句写贵妃的第一次亮相,先从正面对其神态作细致的刻画,再用其他宫女作衬托。正面描写时,作者抓住最能传神的“眸”字及动感十足的“回”字来落笔,把杨玉环含情脉脉、似羞还顾、笑靥如花、千娇百媚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唐玄宗之眼为视角,衬托出杨玉环倾国倾城之貌。3简要分析“黄埃散漫风萧索圣主朝朝暮暮情”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和作用。答:

7、提示:诗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其作用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答: 提示:诗人借助对飞动的萤火虫、挑尽的孤灯的描写,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的感情。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答: 提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的景物

8、,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达情感。视听结合,相互交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突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6赏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诗句。答: 提示:两句诗歌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比翼鸟和连理枝比喻有情人的双宿双飞,通过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对天长地久的爱情作了诠释,同时也表达了杨贵妃的美好心愿。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知识解读高考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专题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看来,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主旨),而思想感情(主

9、旨)又是一首诗或词的“灵魂”,所以在高考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实到对思想感情的考查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握好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主旨),就显得十分重要。答题方法(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试题中的注释,是命题人“有意而为”,注释信息是命题人留给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2)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意象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

10、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3)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一首诗或词,在题材选取上,因人而异,在形式技巧上,也千变万化,还有古今语言有别,这使得我们在理解上,客观的增加一些难度,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相通的、普遍的,那就是思想感情,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在情感上都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发挥想象,提供了依据,由此去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模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景、物、事等,(具体分析)有什么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感情。典型例题(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残 春 旅 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

11、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情景。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甚,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但是,酒只能使人

12、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诗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间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

13、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写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内俱焚的痛苦心情,最后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寂寞憔悴与一往情深。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2刻画人物形象细腻传神 全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或借助动作表现,或通过景物烘托,或直接描写,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 3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体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