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069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一、学习任务分析:图形的相似位于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之前的“图形与几何”部分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全等、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等内容。学生在这一部分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本章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本章内容既是全等三角形内容的延伸,又是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函数的基础,在整个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发展推理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其初步应用,这就为下节课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二)(三)打下基础。本课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内容从属于“相似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必须服

2、务于相似图形教学的远期目标:在研究与图形相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和类比思想。根据标准的要求,“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在探索、发现、确认、证明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发展推理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全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类比三角形全等,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前几节,已学过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知

3、识,在七年级下册已经接触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已具备一定的合作与自主探索能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手感知,合作交流,养成积极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课前已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符号表示进行的测试,并对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进行了回顾,学生已全部掌握。三、教学定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来判断及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

4、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且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探索与应用。2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运用。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幻灯片出示两个金字塔图片问题:观察两个金字塔的侧面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满足相似多边形的定义?【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可以初步从“形”上判断是否为相似三角形。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题目引入,从而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二:给出定义,引出本节重点【教师活动】问题串:1.什么是相似多边形?2

5、.谁能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试说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用符号如何表示?3.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是否必须同时满足定义的所有条件?【预设学生行为】回顾学习,学生独立回答。【设计意图】回顾复习相似多边形定义是学习本节知识的一个基础,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及时回顾的好习惯,这是问题1设计的主要原因。问题2本来是本节教材上的一个学习内容,但是从相似多边形定义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说出这个定义,因此没必要让学生预习看课本来完成,这个问题的设计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以及“类比”的思想方法。问题3的设计为的是引入本节课学习要研究的方向。从而引入课题“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环节三:共同探究 【教师活动】问题串

6、: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几个条件?是不是需要满足定义中的所有条件?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判定时是否需要满足全等定义中的所有条件?3.类比三角形全等,满足定义中的一个条件可以吗?两个条件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条件的判断比较复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画 ABC,使得A=30,B=45,比较你们画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是如何判断的?(2)画 ABC,使得A=30,B=90,比较你们画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是如何判断的?(3)画 ABC,使得A=,B=,比较你们画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是如何判断的?【预设学生行为】问题结束

7、后开始学生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同桌各做一个三角形,要求所做的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分别相等,然后计算各边是否成比例。首先统计学生的活动结果,一定会有因为误差而导致偏离结论的情况,引导学生寻找原因。最后总结活动结果,学生们知道了 “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指出,这个结论课本上定义为定理,是可以从理论上进行证明的,证明内容在本章第五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为课外学习内容。之后是出示定理,规范几何语言。【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核心和重点,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探索后才能得到结论或对结论进行分析,所以这个环节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小误差,我提示小组画边是尽量去整数,这样能

8、最大限度的接近结论。我出示幻灯片演示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分别相等时,各边的比始终相等,用一般化证明了结论的正确。 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环节四:定理应用【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ABCDE例1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DEBC,AB=7,AD=5,DE=10,求BC的长。【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判定定理一解决,但书写步骤可能不规范。【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是学生对于所学定理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并通过此题规范学生的推理证明步骤的书写。教学环节五:拓展思考【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2)

9、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可能会借助画图形的方式判断两个问题的正确性。【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是学生对于定理一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灵活应用的目的。教学环节六: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问题,试着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五、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六、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先细心研读的课本、课标,并参阅了一些网络上的精品课的视频及教学设计,也是收获颇丰。之后自己捋清思路,开始完成教学设计及课件。其实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备好一节课也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反应会是怎样,是备好课的关键。虽然我在备课时也在备学生,但学生课堂上给出的一些问题还是会出乎我的意料。讲完这节课还是感到有很多遗憾的地方。首先是备学生还是备的不够充分,比如在学生小组活动画三角形时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判断不了两个三角形相似。再有教学设计中课堂练习的部分显得单薄,习题量有些少。只有通过课下作业再进行补习。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在学生活动之前提醒学生易出现误差的解决方法,再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更有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