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76511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通史人民版讲义:阶段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时3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纲考点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孔子*。先秦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2)诗经。(3)楚辞。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春秋至战国时期,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历史解释中国早期思想科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明形成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思想上的反映,推动了历史变革的进程。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主张、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作用。家国情怀早期儒学的诸多思想如和谐、民

2、本等,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促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性格的形成。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孔子和早期儒学(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破坏,士阶层活跃。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2)基本主张孔子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其他学派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历史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回到小国寡民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法家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统一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3.孔子(选修4)(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少年立志学习礼乐,献身文教,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2)思想“礼”“仁”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

4、教”等。(3)贡献周孔之道周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商周: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汉字(1)原始社会晚期: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

5、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1)原始社会:已经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刻画在岩壁上的画作可能比陶器上的绘画更早。(2)战国:帛画盛行,人物龙凤图构图精致,墨线细若蚕丝。4.文学(1)诗经(2)楚辞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较为灵活。(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子使用许多楚国方言,句中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作品。史论观点 “士”的崛起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

6、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构图解史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信息提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构图解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信息提取:“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图中既有通过“中庸”和“礼”实现“仁”,又有“仁”的外在体现。 漫画解史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信息提取: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名

7、家史论 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史论归纳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

8、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探究1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1】 (2018课标全国,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9、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点评本题运用墨子记载考查墨子学派的思想特点及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解题关键要注意从墨子学派思想的特点及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群体及墨子一书记载的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的特点。解题墨子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其记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

10、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D项。史论链接角度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

11、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角度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3)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角度3儒、法、道三种治国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命运(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

12、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转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3)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即时体验1.(2019安徽黄山模拟)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13、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据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弟子对孔子思想做出不同解释,说明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山东济南模拟)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解析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与材料中“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相符

14、,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2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考题例证【典例2】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点评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成因,主要考查读图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审题解题关键是观察图文,从字形走向简单化,说明文字作为书写交流的工具,使用的频繁会促进书写的简单化。解题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

15、,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选A项。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文字演变的历程及特征(1)历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秦汉)行书(汉)楷书、草书(魏晋)。(2)特征: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由繁到简,便于书写;实用性、艺术性逐渐加强,魏晋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角度2影响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因素(1)书写材料的变化,如从帛、竹简、木简到纸的运用。(2)政府文化政策,如秦始皇统一文字“书同文”等。(3)科技因素,如雕版印刷术到活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