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4133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创新教学观摩课的感悟与评点宁波市甬江职高 薛矿军【前言】一、首先,感谢三位执教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这样的大型公开课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承担的巨大压力,非亲历难以理解和体会。二、其次,感谢广大同仁笔者去年对北仑创新课的评点所受到的关注和厚爱是我今年继续不遗余力的动力之一。三、感谢职成教研室领导他们给我提供了欣赏佳课和相互交流的良机。四、此次评点、感悟分为两个阶段括号内红色字体呈现部分为课前拜读教案和教学设计时涂鸦,括号内鲜绿字体呈现部分为听课中和听课后“开河”。五、课堂教学瞬息万变,立于“刀口浪尖”的执教者很难像听课者、评课者一样有比较从容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在旁观者看来也

2、就可能显得不尽完美。其实,所谓良好的应变能力也仅指在当时的场景下,基于执教者综合素质的最佳选择。六、所言皆属个人偏见,不乏琐碎、偏颇甚至吹毛求疵。不妥之处请执教者和读者见谅并雅正,本人不胜感激!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思考,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是我不惜耗时费神的最大动力。5-1 读山俞雪雅 鄞州职教中心教材学情分析:1.本课是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义。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前面四篇各具特色的散文的学习,对散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无必然因果关系,窃以为用“基于此”等词语为宜),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以互相合作、自主探究

3、的方式进行学习。(基于以往听课经验,看到“互相合作、自主探究”就感觉怕怕会不会又是为合作而合作,为探究而探究呢?且行且看,待看课堂教学实景。)【探究、合作之效果尚可:课前收集、整理了相关问题;但问题覆盖面和质量不是很高;解决问题过程中两个同学表现相当抢眼其中一个思路特清楚,另一个表达能力特好。】2.本文是语言十分优美的散文。美文需要美读,本课设计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语言美,以此深入领悟文中的情和理,真正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目标不错,彰显语文特色,如何实施是关键,待看。)【反复朗读和品味语言都落实的不很到位】3. 本文又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笔者所见大异:本文是一篇触发我们思考自然、社

4、会、人生之文,窃以为谈不上“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本课设计由文及人,引导学生做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特征。【按:学情分析 -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前面四篇各具特色的散文的学习,对散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过于概括。还可以包括学生学习心理比如说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班级学生学习层次状况陈述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课文深刻的内含(内涵),激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积极思考;(课文内涵似乎与激发思考关联不大!?)2.能力目标: 通过自读,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散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理

5、清思路,品味语言。(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彰显语文特色。)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作者所写的景,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与理。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方法: 感知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去寻找,去探索; 讨论法: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相互间进行思维的启迪和互补; 朗读法:在朗读中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魅力与哲理。【初读感觉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尤其是重点结合不够紧密品味语言,讨论何益?难道要讨论中通过集体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能如此,倒甚佳且行且看。后补:笔者理解偏颇了,教学方法乃就整堂课教学而言的,晕!】【果然,品味语言落实不很到位】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自读课文,找出阅读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过

6、程:一、 导入:从阅读填写古诗导入(设计意图:用经典诗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待看何诗能达到这般效果)【所引三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山”有关,与“读山”关联不大。】【一处细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乐”应读yo而非li】二、 配乐范读。(听范读,进一步创设欣赏美文的情境,并感知全文,为下文的探讨做准备。)(一箭双雕)【此内容课堂教学时被删】三、 走入课文。 1.分组自读并讨论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找出阅读理解有困难的语句。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并归纳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做成题板,展示。【极尽“东道主”之便利,然

7、非训练有序者能为也,且看实际施行效果如何。】【“讨论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范围稍显宽泛且缺乏精当的概括性,还不如“讨论文章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拘囿于“找出阅读理解有困难的语句”也不利于全面、深入学习文本】。【课前收集、整理了相关问题, 第一组:1、读山,到底读出了什么?2、题记中写道“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饥饿? 第二组:文章写了那么多景物,会不会感觉思路太乱? 第三组:1、为何用“读”而不用“看”“登”?2、如何理解结尾? 第四组:1、枯树既然枯了,为何还笑?2、“就像那年的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好隐隐约约听

8、到一丝杀杀砍砍的声音。”中,嫩芽为何有砍砍杀杀声? 第五组:(第五段中)1、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个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的践踏呢?2、为什么以上语段问而不答? 虽然问题覆盖面和质量不是很高,但虽是“东道主”,但也是借班上课,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2.以小组为单位,交叉解决以上问题。教师概括引导,梳理文章结构。同时板书。(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探讨,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讨论中掌握初步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交叉解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引导,师之作为也。】【先将

9、五个小组的问题予以归类(可以依照主题,选材、组材,表达手法等归类)、筛选,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补充新的问题会提高学习效率。 解决问题过程中两个同学表现相当抢眼其中一个思路特清楚,另一个分析有理有据。老师的点拨还可再到位一些,具体表现在:一、在解决第一组问题2时,“饥饿”涉及“课眼”我读山的原因(求索的渴望)和收获:“山是丰厚的卷册”,需要深入观察、思索、感悟;人也要像山那样经得起(别人)“读”,学会“读”(他人)。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二、第三组的问题2,结尾由“此山及人,呼应开头,揭示主旨”(学生语)有些架空分析,需要具体引导。】3.在分析中穿插朗读指导。(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味散文

10、语言的魅力,在语言的审美中触摸作者思想的深处。)【感觉有些挑战性,待看施行效果。】【感觉有些流于形式,品味语言不很到位。】板书总结:形态、颜色、神韵、气质读“山”坚韧、经受考验、威武、温顺、坚持、气度读巉岩山是丰厚的卷册生命的活力、无私的奉献、勇敢的开拓读山林【一三者两者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读“山”包含读“巉岩”和读“山林”。二、作者获得的深层启迪:“山是丰厚的卷册”的具体体现需要深入观察、思索、感悟;人也要像山那样经得起(别人)“读”,学会“读”(他人)何在?教学难点之“情与理”何在?教学重点之“品味”何在?-我找啊找!-板书当承担以上内容。】【教学中删掉了一】【这个环节极具生成性,机遇与风险

11、并存,学生问题的质量广度、深度和教师组织、引导、调控的结果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捏汗、期待!“生成”泛化、低效、剑走偏锋是常见问题。待看具体实施效果如何。】四、 解题(小结)。读:不仅是看,是观察,更是思索、感悟。思索山的奥义,感悟山的真髓。作者披景入情、入理。【突破常规的先解题之举,以“解”带“结”,画龙点睛,“重组”合理】【课堂教学相机解决了】【以卞之琳的断章过渡到第六部分“走向自我”足见备课花了很多心思】五、 根据第8段提示进行写作训练,交流。句式:我 常常去读那些挺耸的峰(那些深幽的谷),读其 ,读其 、读其 (提示学生多用修辞手法)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意象,读水,读草要读出深意(设计

12、意图:学以致用,在仿写训练中提高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有效手段,落实品味语言。)【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落实,转化为课后练习了亦属教学机智。】六、 走向自我:由山及人,引导学生自省:作为一名职高学生,现在的你有什么值得别人读,你希望别人能从你身上读到什么?讨论,自由发言。(由文及人,由“读山”到“读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我审视,在讨论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由“读懂文本,读懂作者”到“读出自我,读出社会人生”,深谙阅读之道。但感觉:一、拓展未能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二、拓展未能紧扣文章特色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提到“五”之前了结构调整“开倒车”(破坏了“读懂课文,读懂作者,读出自

13、我,读出社会”之先后逻辑)了,遗憾!】七、 作业1、 扩写课堂写作训练,写作一篇500字文章。2、 课外扩展阅读。(设计意图:巩固课堂写作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进一步理解文本,提升阅读鉴赏能力。)【选题难度大,设计变数多,极具挑战性,对教师素养要求颇高,真乃艺高人胆大,气足声自远者所为,着实是创新课所求。待看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其实,既然是创新课,就应该大胆创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我们为你喝彩加油!】5-2 说话俞孟滋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分析】说话是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听说训练中的必学篇目,本单元实践性很强,强调以能力训练为主。教材说话就说话的意义、特点、要求作了概述,重在说话

14、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是说话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要在一节课内涵盖说话的所有知识点,这几乎没有可能性,且说话能力仅凭一堂课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堂课把掌握说话的要求列为教学的重点,把说话方法指导与说话训练相结合,以便学生今后能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逐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分析定位准确,敢于取舍、善于精雕教学内容】【从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内容还是不够精炼,具体指导训练中的“说得好”最好删掉。】【学情分析】职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原因是初中语文教学大多重读写轻听说,语文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卑心理作祟又使他们在公共场合“羞于启齿”,要打开高一学生的“话匣子”有一

15、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会说”得先让学生“想说”“敢说”(“惯说”),因此,激发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勇气,能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合理组织语言得体表达成为本堂课的难点,课堂教学上需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讲究梯度。【学情、预测、分析、定位准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说话”的基本要求。能力目标:培养说话能力,能较为合理地组织语言(准确、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能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勇气、自信、(习惯)。【教学重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兴趣)培养。【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勇气,能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合理组织语言得体表达。(感觉有点“隔”)【教学方法】问导法:通过设问引导,引出课题及教学内容。游戏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感知说话要求。模仿与情景模拟:激发兴趣,调动思维,明确说话要求,培养(提高)说话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约3分钟)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感情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