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028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联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北南,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奇妙的对联,中考专项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特点及规律。 2、掌握中考对联的常见题型及答 题方法。 3、学会根据要求写对联。,掀起你的盖头来 走进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

2、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2、常见的对联有喜庆类(含春联)、哀挽类、名胜类、行业类、谐讽类、文艺类、集句类、杂类等。 3、张贴对联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学对歌诀,天文:天对地,雨对风。日月对山川。祥云对 瑞雪,暮雨对朝烟。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时令:朝对暮,夏对

3、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春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婚联 并蒂新开幸福花 同心永结富裕果 寿联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挽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行业联 救死扶伤如春风拂面 回春妙手似华佗显神 春雨暖风催绿千株树 园丁心血浇红万朵花,读你千遍不厌倦佳联欣赏,牛刀小试显身手,对联练习,中考对联常见题型,1、直对对联:直接给出上联或下联,让考生填写缺少的下联或上联。 2、情景对联:一般给出一段情节,上联已

4、经给出,让考生根据情节中的提示写出下联。,中考对联解答方法,在做对联题前,应先给对联断句,再根据所断的字确定词性,在对出的下联中不能有与上联相重复的字词,还要注意上下联字数一致。 要注意领会四个“相”: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关联的,或相同意思,或相反意思)。,举例说明,2014年吉林省中考对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怎么断句?词性是什么? 我们给出的下联: 古道边伤心忆故人。,1、人梯巧搭登攀路 2、学海无涯勤可渡 3、山高自有人行路 4、风吹杨柳千门绿 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D、书山有径志能攀,A、水深不乏破浪舟,C、雨滋桃杏万

5、户红,B、阵阵渔歌卷春风,(一)对联寻亲:下面本是五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1E、2D、3A、4C、5B,(二)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中考对联习题,1、潜心复习战中考, _。 2、徜徉学海能遇良师益友,_。 3、凌志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_。 4、心似春花,朵朵迎风绽; _。 5、有一天,萧颖士与戴叙伦来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见一只白公鸡正引颈高啼。萧颖士随口吟道:“白店白鸡啼白昼。”他叫戴叙伦对下联。戴叙伦边走边想,想不出对句。太阳偏西时,他们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见一条黄狗,戴叙伦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_”,总结:对联题解题思路 1、审题要细心,分析对联出句的结构特点、含义、意境等。 2、展开联想想像,择取相对应的字词组词成句。 3、对已拟就的对句用对联的特点检验,进一步推敲字词。 4、确定对联答案,认真誊写。,作业:,1、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2、继续收集好的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