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9969158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定向导学、释疑探究、自主训练、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了“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后进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精神,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一、模式的基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教学的

2、具体过程1.定向导学阶段“定向导学”是指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自学。教师课前下发“导学提纲”,明确了本节的学习内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并分层次设置了问题。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预习课本,尝试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完成提纲设置的问题,最后把自己会的、不太会的、不会的问题分别标记出来。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这个环节中强调的目标和问题依纲扣本,不过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体现层次性,保证“困难生学会,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此时,教师要监督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做好“二次备课”,以

3、便在释疑探究阶段加以灵活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第二阶段的释疑探究做好了准备。2.释疑探究阶段(1)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同位两人一小组,成绩较好的为小师傅,前后位四人为一大组,成绩最好的为大师傅,其他为学友。(2)学生就导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学后一知半解或不懂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释疑程序:学友小师傅大师傅教师。具体操作是:学友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请教小师傅;小师傅不会的问题大组讨论,请教大师傅;大师傅不会的问题反馈到老师。若仍有一定的难度,再提交全班交流解决,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3)教师巡回指导,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

4、生的讨论中,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分析、引导、点拨、评价、调控。(4)教师将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中心问题。特别是典型问题、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精讲,总结归纳方法、规律。此外,对于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也要讲,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教师更要讲。(5)对知识的探究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在保证中下等学生学会学好的同时,使优等生学活,满足求知欲。(6)探究过程中不要就题论题,要引导学生掌握由常式到变式、由个别到一般、由知识到能力的变化规律。由于遵循了以上几点,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热烈又有中心,激活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5、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的精讲,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能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3.自主训练阶段(1)训练内容:针对性: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典型性:例题、习题、案例设计要举一反三。量力性:学生分层次“吃自助餐”。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2)训练目的:努力将知识转化成能力。(3)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指导。(

6、4)训练意义:这一阶段既可以让教师明确是否很好地落实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学会了运用,以便以后的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自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通过自主训练,对于学习上存在惰性、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教师要严厉而耐心地告诫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让他们感受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选定合适的同学作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产生学习紧迫感。同时在今后的课堂中,给这部分同学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跟上整体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成为

7、了“培优补弱”的主阵地,“因材施教”的主阵地。4.当堂达标阶段每节课要进行目标检测,并及时解决达标检测中的问题。检测题的设置分为三层:A:简单的、基本的问题;B:有一定难度的问题;C: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能使后进生有收获,中等生学得懂,优等生学得好,同时找到自信。三、使用本模式时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层次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定向导学、释疑探究、自主训练、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了“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尊

8、重后进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精神,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一、模式的基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教学的具体过程1.定向导学阶段“定向导学”是指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自学。教师课前下发“导学提纲”,明确了本节的学习内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并分层次设置了问题。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预习课本,尝试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完成提纲设置的问题,最后把自己会的、不太会的、不会的问题分别标记出来。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

9、和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这个环节中强调的目标和问题依纲扣本,不过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体现层次性,保证“困难生学会,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此时,教师要监督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做好“二次备课”,以便在释疑探究阶段加以灵活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第二阶段的释疑探究做好了准备。2.释疑探究阶段(1)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同位两人一小组,成绩较好的为小师傅,前后位四人为一大组,成绩最好的为大师傅,其他为学友。(2)学生就导学中出现

10、的问题:自学后一知半解或不懂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释疑程序:学友小师傅大师傅教师。具体操作是:学友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请教小师傅;小师傅不会的问题大组讨论,请教大师傅;大师傅不会的问题反馈到老师。若仍有一定的难度,再提交全班交流解决,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3)教师巡回指导,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分析、引导、点拨、评价、调控。(4)教师将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中心问题。特别是典型问题、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精讲,总结归纳方法、规律。此外,对于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也要讲,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教师更要讲。(5)对知识的探究要有

11、梯度,由易到难。在保证中下等学生学会学好的同时,使优等生学活,满足求知欲。(6)探究过程中不要就题论题,要引导学生掌握由常式到变式、由个别到一般、由知识到能力的变化规律。由于遵循了以上几点,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热烈又有中心,激活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的精讲,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能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3.自主训练阶段(1)训练内

12、容:针对性: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典型性:例题、习题、案例设计要举一反三。量力性:学生分层次“吃自助餐”。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2)训练目的:努力将知识转化成能力。(3)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指导。(4)训练意义:这一阶段既可以让教师明确是否很好地落实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学会了运用,以便以后的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自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通过自主训练,对于学习上存在惰性、未完成目标

13、任务的学生,教师要严厉而耐心地告诫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让他们感受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选定合适的同学作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产生学习紧迫感。同时在今后的课堂中,给这部分同学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跟上整体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成为了“培优补弱”的主阵地,“因材施教”的主阵地。4.当堂达标阶段每节课要进行目标检测,并及时解决达标检测中的问题。检测题的设置分为三层:A:简单的、基本的问题;B:有一定难度的问题;C: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能使后进生有收获,中等生学得懂,优等生学得好,同时找到自信。三、使用本模式时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层次的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