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7278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活动年级初二活动地点八(6)活动时间2014.6指导教师:张亚君听课教师胡芳 职称 中高活动方式讨论 交流 调查 访问 考察 参观 设计 制作 实验服务 汇报 表演 展示 答辩 竞赛 其它(勾选或补充):活动内容 选哪家旅行社?活动过程听课记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实践兴趣。某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到仙女山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科技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请一位已完成了的同学,把你的解

2、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生:解设科技小组共有X名同学,两家旅行社定价为“1”。80%X=70%(X+3)。解得X=21。答:科技小组共有21名学生。师:正确,很好!如果上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行社较合算? 2、鼓励自主交流,让位学生实践。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生A:我们认为乙旅行社较合算。我们试算了当增加1人时,甲旅行社:80%(21+1)=17.6。乙旅行社:70%(24+1)=17.5。17.617.5。所以选乙旅行社较合算。生B:我也选乙旅行社,我认为试增加1人不放心,我一共试了20人,得到这个结论。师:以上两组讨论得很好。 3、感悟实践过程,体验实践乐

3、趣。师:其它条件不变,选甲旅行社,学生人数应有什么变化?生:学生人数小于21人时,选甲旅行社合算。师:老师人数变为2人时,打折情况不变,又如何呢?(同学们一起讨论,气氛顿时跃起来。)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见解,好吗?生1:我通过方程先算出两家旅行社实际收费一样的情况,再讨论其余情况。生2:我利用第1题的结论。因为,当甲旅行社乙旅行社价格一样,老师人数/学生人数=3/21=1/7时,得到2/学生人数=1/7。所以当学生人数为14名时两家收费一样。剩下的两个问题与前面同学的思路一样。 4、运用实践结果,发展创新意识。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好!很新颖!是否正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同学们还有其它想法

4、吗?生3:老师我还有其它解法。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单价为“1”。如选甲旅行社,即80%X70%(X+2),则X70%(X+2),则X14; 活动效果(1)学生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2)学生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3)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高。活动反思反思一:学生的参与状态。(1)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生谈话等。(2)学生非常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3)展开度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4)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5)学生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反思二

5、: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反馈,学生善于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活动年级初三活动地点九(4)活动时间2014.10指导教师:朱伟英听课教师胡芳 职称 中高活动方式讨论 交流 调查 访问 考察 参观 设计 制作 实验服务 汇报 表演 展示 答辩 竞赛 其它(勾选或补充):活动内容 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最大面积活动过程听课记录第一阶段:课内活动一概念认识如图,网格纸上画着纵、横两组平行线,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图中的点A、B、C等).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AB

6、CDEABCDE二设疑:你会求图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吗?介绍割补两种方法:三、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内部格点数的关系介绍皮克定理四、应用皮克定理求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五、共同交流课内活动体会活动效果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完成本节课任务。对折叠的速度及质量情况要好第一次。个别学生动作很慢。成功之处或收获:部分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积极性很高涨,学习效果较好。活动反思(1)交流充分,能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2)每个人有事可做,能学到自己必须的知识; (3)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独立讨论并注重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活动年级初三活动地点九(4)活动时

7、间2014.10指导教师:冯毓听课教师胡芳 职称 中高活动方式讨论 交流 调查 访问 考察 参观 设计 制作 实验服务 汇报 表演 展示 答辩 竞赛 其它(勾选或补充):活动内容 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最大面积活动过程听课记录(一)引入: 先给学生放映相关建筑,找出图形,你想当设计师吗? 近段时间李老师家正在建房,给你6米长的铝合金,你能给老师设计出最大的透光面积吗? 现以缩小10倍的60厘米长的铁丝为例进行探索 (二)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的最大面积: 探索活动一: 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的矩形框架 1、请大家通过制作、测量、计算,填写下表: 1 2 3 4 5 6 长 宽 面积 2、

8、根据上表的数据猜想矩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加以说明。 分析:要说明何时矩形的面积最大?不妨设矩形的长为x,列出式子,再观察特点分析,由二次式想到什么会有最大或最小值?完全平方的结果是多少?那我们能把二次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式吗?通过配方。 板书:1、完全平方的意义:( )20 2、配方: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即x2+ax+(a/2)2=(x+a/2)2 探索活动二: 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矩形框架,比探索活动一多加了一横档,也可通过操作、测量、计算、猜想窗框的宽和高各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加以说明。

9、 操作、分析、说明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再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校对。 (三)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和困惑。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的框架,上部是半圆,下部是矩形,问框架底部宽x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01厘米)? 活动效果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完成本节课任务。对折叠的速度及质量情况要好第一次。个别学生动作很慢。成功之处或收获:部分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积极性很高涨,学习效果较好。活动反思课堂上还得加强配方法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活动年级初二活动地点八(1)活动时间2014.11指导教师:徐英听课教师胡芳 职称 中高活动方式讨论 交流

10、 调查 访问 考察 参观 设计 制作 实验服务 汇报 表演 展示 答辩 竞赛 其它(勾选或补充):活动内容 “剪一剪 拼一拼”活动过程听课记录(二)教学媒体刻度尺、圆规、剪刀、固体胶、材料纸等.(三)教学流程1.活动热身(1)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1dm的一段?2.5dm?(2)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dm的一段? 图1(3)如何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网格中,画表示、的线段.2.活动过程活动一:两个边长都为1的小正方形纸片,请你剪一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图3由于大正方形是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因此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有大正方形的

11、边长应为.从而想到如下的剪拼方法.方法1:沿两个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图4方法2:把一个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在另外一个正方形的四周. 图5 活动二:在所准备的网格纸中,将阴影部分的图形完整的剪下.请将它剪拼成正方形. 图6 图7 图8根据“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 ”,上述所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均为5,其边长应为因此,在对阴影部分的图形进行剪裁时,要设法剪出长为无理数的线段因此得到如下的剪拼方法: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3.活动升华活动效果本课的设计,既立足学情,考虑到学生

12、的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又不忘数学学科的本质,考虑到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建模、解释、应用.从具体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活动一” 来完成“活动二”,而是在操作与思考的过程中,真正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教学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通过直观的“材料纸”等教具的实际裁剪操作.这需要教师智慧语言的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默契的合作.对老师来说虽是一种挑战,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好,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范例.本次活动中,在测量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充分感受了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基本程序为:知道

13、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其边长,再根据所要裁剪的边长,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构造.同时,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剪拼,可以使我们“无序”尝试的次数得以减少、过程得以优化、规律得以揭示.最后我们还可以把数学回归到生活,应用正方形剪拼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反思本节课一开始,以问题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再通过两组“操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做中学 玩中思”;最后以“问题思考操作”的形式使本次活动得以升华,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增长了智慧.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