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法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65802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莲花生大士法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莲花生大士法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莲花生大士法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莲花生大士法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莲花生大士法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莲花生大士法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花生大士法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先顶礼至尊三世诸佛的总集、一切空行护法的总集莲花生上师(若有不信佛法者,看过就过,切不要诽谤,此是甚深伏藏法,如有诽谤,必有护法空行责罚,切记切记)有幸佛子,谛听谛听!当下重生开悟! 莲花生大士造此文如伏藏一般显现眼前,本文是佛法的核心,佛法的至高处,在本文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一切都将在你的心性中呈现!太殊胜了!有幸佛子,谛听!谛听!你将因本文当下重生开悟!供养有缘,多多转载!令此无上至高,至高无上,无上之无上,至高之至高的法宝弘扬于世!顶礼莲花生大士!嗡阿吽班渣 咕噜 贝玛 悉地吽!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莲花生大士伏藏噶玛林巴发掘刘巧玲英译汉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

2、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一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二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三昧耶嘎嘎嘎三何其奥妙!娑婆与涅盘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釆。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此着文,为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

3、法既无前行,也无续修。四谛听!有幸佛子,谛听!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谬误。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其它行者亦各执一论,自作缠缚,无缘得见净光。声闻缘觉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别见所障,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着,事乘与瑜伽乘因执着本尊外相而受缚,大瑜伽(方便父续)及随瑜伽(般若母续)则因分别空性与觉性为二而生惑,从不二的究竟义观之,他们因分别

4、空觉为二而步入歧途,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盘本来不二,只因你不断造作贪瞋诸毒,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因此,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藉今日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的因缘,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不论你修持何法,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三昧耶嘎嘎嘎 五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实际上它并非实存。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盘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有人直称

5、它为心而已;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能;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有人称为大手印;有人称为唯一本体;有人称为法界;有人称为阿赖耶,或一切种;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觉)。六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无思无念地观照自我,若仅仅纯粹的观察,唯见明空之境,并无任何观者存在,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此觉空明无染,非由他生,它真实无杂,明空不二。它既非永恒,亦非受造,然而它绝非虚无,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质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总之,我

6、们本具的自觉,绝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七在这本觉内,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八谛听这殊胜的开示,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本来空明,纤毫未染,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你的修持本无所执,亦无所求,你怎能说,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你怎能说,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寻找,为何仍说你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由是可见,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确有,你怎能说此念未生?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不修不整,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

7、进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无为无作,你为何还说,你对它们一筹莫展?何况明、空、觉性,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你怎能说,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之道?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九自性本空,它真的无实无根,你的自性也如虚空,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地秉持着空观,那自然生起的本觉,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好似太阳一般,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这本觉本智,真的是不灭的,好似江河流水一

8、般永无止尽,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十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岂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事行之外,岂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昧耶戒之外,岂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证果之外,岂另有悟者之存在?你应该仔细观照自

9、己的心性,审思再三。五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实际上它并非实存。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盘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能;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有人称为大手印;有人称为唯一本体;有人称为法界;有人称为阿赖耶,或一切种;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觉)。六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无思无念地观照自

10、我,若仅仅纯粹的观察,唯见明空之境,并无任何观者存在,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此觉空明无染,非由他生,它真实无杂,明空不二。它既非永恒,亦非受造,然而它绝非虚无,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质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总之,我们本具的自觉,绝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七在这本觉内,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八谛听这殊胜的开示,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本来空明,纤毫未染,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你的修

11、持本无所执,亦无所求,你怎能说,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你怎能说,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寻找,为何仍说你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由是可见,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确有,你怎能说此念未生?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不修不整,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进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无为无作,你为何还说,你对它们一筹莫展?何况明、空、觉性,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你怎能说,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之道?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你为何还不识

12、自己的本性?九自性本空,它真的无实无根,你的自性也如虚空,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地秉持着空观,那自然生起的本觉,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好似太阳一般,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这本觉本智,真的是不灭的,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十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岂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事行之外,岂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昧耶戒之外,岂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证果之外,岂另有悟者之存在?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审思再三。十一当你外观身外虚空,若无杂念,亦不受外界所染;你再内观自性,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么,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净,无垢无染。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阳光虽无形无相,却光明遍照。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十二这本来圆满的净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