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63830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 众数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中位数与众数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3. 情感与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1在某次数学测验中,随机抽取了10份试卷,其成绩如下:85,81,89,81,72,82,77,81,79,8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

2、,平均数为( )2.已知一组数据:-2,-2,3,-2,x,-1,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3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那么,这个射手中靶的环数的平均数是_课内探究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她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

3、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她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目的:一是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新的数据代表奠定基础。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积极投

4、入新知识的学习。注意事项:本环节占用的时间不宜长,只要达到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既可。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课件展示)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 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月工资/元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在学生讨论

5、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来: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

6、11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0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张晓璇的数学成绩的问题。目的:通过有争议的问题情境,再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7、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使他们的认知冲突得到升华。注意事项: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可强求结论的一致性。第三环节:运用提高内容:1. 小张第一份工作2.小张升职后3.本节课作业(见课件)目的: 第1、2题是基础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特别是通过第2题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中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第3题既是上节课的作业题,又是本节课的“做一做”,不仅渗透了抽样调查的思想,而且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

8、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1.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

9、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目的: 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情景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注意事项:在学生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时,最好是让他们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这样对学生理解数据的代表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它们作出评判颇有好处。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揭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可一味地否定。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

10、思考,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五.当堂反馈 8.2 中位数与众数1.下列数据:16,20,22,25,24,25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某班50名学生的年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年龄(岁) 13 14 15 16人数 4 22 23 1这个班年龄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3.某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女鞋,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型号 2222.5 23 23.5 24 24.5 25数量 3 5 10 15 8 3 3鞋店经理最关心的事那种型号的鞋销量最大,对他来说,下列统计量中最重要的是(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4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中有唯一的众B.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一个数据C.一组数据中有唯一的中位数 D.众数比中位数更靠近平均数5.某林场四个工人一天植树的棵树如下:20,20,X,18,如果他们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6.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7.公园里有甲乙两队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队游客的年龄如下:甲:13,13,14,15,15,15,15,16,17,17;乙:3,4,4,5,5,6,6,6,54,57.解答下列各题:(1)甲队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2)乙队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反应乙队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