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

j****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0KB
约4页
文档ID:99623782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_第1页
1/4

 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4)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更重要(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死亦我所恶 恶:厌恶,与“欲”相反(7)一箪食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8)一豆羹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9)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10)妻妾之奉 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2.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意思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意思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意思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意思从前3.古今异义(1)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4.一词多义(1)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②呼尔而与之 给予(2)而:①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3)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4)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5)得: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6)尔:①呼尔而与之 助词②与尔同销万古愁 代词,你(7)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②宫室之美为之 做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在文中意思为感激(2)动词作名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在文中意思为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成语积累舍生取义三、名句积累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四、关键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五、文意理解1.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使用大量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③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示例,《鱼我所欲也》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得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2.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性吗?为什么?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要有舍己为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六、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通过生与义的对比,以路人宁死不食不义之食与面对物质诱惑而丧失本性的人为例,劝勉人们要时刻保持本心,努力做到舍生取义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  B.C. D.2.翻译下列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用原文的话回答)4.第②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者“‘不辩礼义’接受‘万钟’”)”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③不以物喜 以:因为④吾谁与归 归:归依2.翻译下列句子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里做高官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担忧他的君王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善恶廉耻之心,“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甲】【乙】两段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