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上册注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9651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辞传上册注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系辞传上册注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系辞传上册注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系辞传上册注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系辞传上册注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辞传上册注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辞传上册注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系辞传上注(一 )系辞传分为上下篇,是通论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创作过程、运用方法、八卦起源、周易义蕴、功能、筮法的论文。系辞传上共十三章,起自“天尊地卑”终至“存乎德行”。主要论述了乾坤的内涵、在周易中的地位、八卦的形成、卜筮的方法和过程、易理易象的价值、它的神妙性和对人事的指导意义。 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上为天下为地,人在中央,这是周易认定的宇宙模式。从形体而言,称之为天地。“尊”,高也。“卑”,低也。“天尊地卑”,即天高地低。从性质而言,称之为乾坤。“乾”,健也。“坤”,顺也。“乾”为纯阳之气,轻盈上升而成象;“坤”为纯阴之阴,重浊而下沉而成形。乾阳之气而形成天,坤阴之气而凝成为地,

2、宇宙的基本模式就这样确定了。乾坤二卦只是模仿乾阳和坤阴的性质而已。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以”,通“已”,已经。“陈”,列也,陈列,排列。“位”,通“立”,确立。天高地卑的情形已经排列出来。高为尊,卑为贱,社会上的卑贱的位次也就依次确立。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常”,恒常、规律。天为阳,为动,为刚;地为阴,为静,为柔。古人认为,天常动,地常静,天动地静是恒常的规律。“断”,分也,分明、清楚。天阳故刚,地阴故柔,刚柔的情况就分明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高亨认为,“方”当作“人”,由于篆文中“人”与“方”字形十分相似,而误把“人”当作“方”。高亨的说法是对的,今有“人以群分”的说法。人

3、是划分为阶层、阶级的;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价值追求、道德涵养的不同;职业、工作方式的不同,因而人是同类才能相聚在一起的。人类有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和不同的利益群体,由于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出现了善与恶的两种道德观。“物”,指生物,即动物和植物。动植物又各分其群类。人为了生存各自争取、争夺其食物和生存空间,产生了善恶。对人有利的为“吉”,不利的为“凶”。这样就产生了“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象”,日月星辰之类;“形”,山脉、河流、动物、植物之类。日月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往来,四季的推移;山川的变迁、岩石的溶蚀、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植物的荣枯等等,都是天

4、地万物的变化的表现。这一段论述天地与乾坤的关系,从中揭示出“尊卑”、“贵贱”、“动静”、“刚柔”、“人物”、“类群”、“聚分”、“象形”、“变化”诸对矛盾,是阴阳这对矛盾范畴的具体表现,它们揭示了天地之间的矛盾对立的情形。系辞上传开宗明义地说明易道阴阳对待、互补、协调、统一的规律,来说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法,明确宣示了讲“变化”是周易哲学的本质特征。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是故”,连接词,“所以”的意思。“刚柔”,即阴阳,阳为刚,阴为柔。“摩”,摩擦交感。“相摩”,指阴阳相互摩擦、交感。“荡”,推移变化。“相荡”,指八卦相互推移。这两句是说,阴阳相互摩擦交感而形成八卦,八卦相互推移变

5、化而衍成六十四卦。“刚柔”即是阳阴,八卦也有阴阳,坤、巽、离、兑四卦为阴卦;乾、震、坎、艮四卦为阳卦,其核心是阴阳,是宇宙万物所共有的东西。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鼓”,动也。震为雷。“霆”,劈雷。雷霆震动山河。“润”,滋润。风雨滋润沼泽。山泽通气,艮为阳,兑为阴,阳阴之气交感、协调。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日月的东升西落,寒过了就是暑,暑过了就是寒,春夏秋冬、寒暑的交替,变化无穷。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道”,乾卦阳之道。“成”,为也。乾为纯阳之卦,为男性。坤为纯阴之卦,为女性。宇宙中的阳性和阴性,犹如人的男性和女性一样,阴阳交感发生变化。再次强调乾为阳、坤为阴的性质。 这一段论述刚柔相

6、摩形成八卦,八卦相荡形成六十四卦的规律,运用雷霆、风雨、日月、寒暑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说明阴阳运动的普遍性,最后把自然界一切存在和变化都归结到乾坤上面。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知”,知道、认识。乾为阳性因子,为生命之元,认识了乾元的性质,就会知道生命的源始;坤为阴性因子,为生命之所成,认识了与阳性因子和合的规律,就会知道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形成以后,按自己的规律生长繁衍,形成了宇宙间的万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平易、平常。“知”,通“智”,智巧。乾道以它固有的本性和规律创始万物,显得很平易,像是很有智慧;坤道也按它固有的规律而成就万物,好似简单而有能力。易则易知,简则简从; “易”即“

7、简”,“简”即“易”。世间任何复杂的事物,只要认识到它的本质,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就平易而不显得复杂,也就易于认知了。同样掌握了事物的规律之后,就简单了,也就易于遵从,便于实践了。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易知”,易于认知。掌握了事物的规律之后,就易于知晓事物,认识了事物后就会有亲近感,不会对它感到神秘而疏远;“易从”,易于遵从,易于实行。易于实行,就会产生功效,建立功业。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认识了天道的规律,对天道就不会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就会亲近它而永久地遵循它。认识了坤道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地上的资源做出有利人类的功业,有了功业就可以成就大的事业。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可

8、久”,指天道运行的规律。贤人要仿效天道永恒不变的法则,保持其美好的仁义道德;“可大”,指地道包含的丰富的资源。贤人应该利用地道的丰富的资源,建立利于大众的功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易简”是指天道和地道规律的归纳和概括。天道“易”,地道“简”。乾为阳,坤为阴,阴阳对待、交感、转化,使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掌握了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明白宇宙变化之理,因此说从“易简”中可以得“天下之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成”,犹定,确定。“成位乎其中”,指人在天地中的位置。得到了天下万物之理后,从中可以明确人在天下之中的位置。“天下之理”包含天道、人道和地道之理。宇宙由天地人三才构成,人是宇

9、宙的中心,人道是核心之道,天道和地道都是为人道服务的。 这一段论述乾坤之道的简易性和可遵从性,贤人可以利用乾坤之道的规律,来发展一番事业。 总结,以上为第一章,它着重论述乾阳坤阴的内容、性质、意义、特点和功能,指出乾坤之理是天下之至理。 二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悔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按传统的说法,指伏羲氏和周文王。“设”,立也,建立,创立。“设卦”,指伏羲氏创立八卦和周文王重为六十四卦。“观象”,观察卦象和爻象。“系”,联属,连接。“系辞”,指作卦辞联属于卦之下,作爻辞联属于爻之下。这里的“系辞”指的卦爻辞,不是“系辞传”的“系辞”。高亨引经典释文为据,认为在“吉凶“后脱

10、”悔吝“二字。通过卦、爻辞来说明卦和爻的吉、凶、悔、吝。阳为刚,阴为柔,阳极变阴,阴极变阳,阴阳对立、相互推动,相互转化,使事物产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是故”,连接词,承袭上文,“所以”的意思。“吉、凶、悔、吝”都是对人事而言。按照易理行事,就有所“得”,故“吉”;违背易理行事,就会有所“失”,故“凶”。“吉凶”是得失的象征。“悔”,小小的不幸;“吝”,危难。“忧”,忧愁。“虞”,惊恐。小不幸,给人带来忧愁;危难给人带来惊恐,所以“悔吝”是“忧虞”的象征。“变化、刚柔”对自然而言。易理认为,阴阳的消长促进事物的变化。阴进

11、阳退,阳进阴退(或阴消阳息,阳消阴息),新的事物前进而来,旧的事物消退而去,所以“变化”象征新事物的前来和旧事物的退去。白昼为阳为刚,黑夜为阴为柔,所以刚柔变化象征昼夜的交替。这里凸显了周易“尚象”的特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六爻”,指六十四卦的六个爻位,它们分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三极”,指天、地、人。“极”,栋梁。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栋梁。六个爻的运动、变化,是天道、地道、人道变化的反映或模写。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居”,静居。“安”,安宁。“序”,序位。周易很讲序位,卦有卦位,爻有爻位。君子所居的地方要获得安宁,

12、就要像周易的序位那样,居在自己应该居的地方。“乐”,快乐,乐意。“玩”,玩味,细细品味,即仔细研究。君子乐意于细细研究的应该是“爻辞”,从中领悟爻辞包含义蕴。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居”,平素、平时。“观”,观察、仔细观摩、观看。“象”,卦象和爻象,易理存在于“象”中,仔细观察易象,就能明白易理。“玩”,玩味,仔细品味,细心着摩。“辞”,指卦爻辞。在不作为的静止状态时,要观象玩辞,学习易理。“动”,运动、动态、行动。“变”,变化,变易。“占”,卜问,占卜,古代用龟甲或蓍草卜问吉凶的方法。要有所作为或行动的时候,通过观察卦爻如何变化来决定如

13、何行动,就要研究占卜的方法。“是以”,所以的意思。“祐”,即“佑”,保佑。君子通过学习易理易象,修身养性,就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大吉大利,做事没有不顺利的。 总结,以上为第二章。这一章论述卦爻及其变化与宇宙间事物运动变化的关系,指出卦爻及其变化是宇宙事物的象征、仿效;卦爻辞中蕴含着人世中的得失、吉凶、进退的道理,所以君子学好易理,可以指导人的行动。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这里的“彖者”指卦辞,不是指易传中的彖传。“彖”,断也,以断一卦的吉凶。“象”从卦的整体来说,“卦辞”根据卦象来论断吉凶,所以说“彖者,言乎象者也”。这里“爻”,指爻辞,不是指爻画。六十四卦中三百八十四爻,或阴变为

14、阳,或阳变为阴。“变”指爻变。爻辞的内容都是以爻象、爻位为依据的,它们分别说明每一爻的变化,都以某一爻的爻辞为主来论断吉凶,所以说“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上一章说,“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这是说“言乎其失得”,都是以人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前者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吉凶”是人的利益失得的象征;后者从人处世行为的角度说,“吉凶”是说利益或有所得,或有所失。“疵”,小毛病。“小疵”,小小的毛病,没有大碍。“无咎”,没有灾害。无咎是因为善于补救过失。人有过错、过失是难免的,有了过错善于即时改正,补救过错所造成的损失,对于事业就不会造成不利。

15、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列”,排列、分别。“存”,在也。“位”,爻位。爻位由下往上,初、二、三、四、五、上,六个位置中有贵贱之分。五为君位尊位,为贵;二为臣位,为卑、为贱;还有阴位和阳位之分,阳为贵,阴为贱。贵与贱的区别,存在于爻的位置之中,不能混淆贵与贱的区别。“齐”,犹言“正”,这里为“确定”的意思。易卦有小大之分,阴卦为柔为小,阳卦为刚为大,确定事物的小大在于卦所象征的阴与阳。“辨”,辨别。辨别吉与凶在于卦辞和爻辞。“忧”,忧虑、忧思、忧念。“介”,纤介,细小。忧念悔吝的事情在于要注意细小的事情,即要防止细小的不利的事情发生。“震”,动也。“悔”,追悔、悔悟,不是“悔吝”之“悔”。要使人的行动而没有咎难的事情,在于要追悔以往发生过的过错、过失,要善于吸取教训。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卦有阴卦和阳卦之分,阴卦为小,阳卦为大。“辞”指卦爻辞。“险”,凶险之辞,“易”,平易、平坦,与“凶”相对,意为吉亨之辞。“之”,动词,到、往、趋。卦、爻这两个东西,它们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